鼻饲,是指将药物滴入鼻内或口内给药的一种方法。鼻饲具有快速、方便、不需要胃管、不影响正常进食等优点,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鼻饲前1小时要彻底清洗鼻腔:将药物置于有盖鼻孔中让药物通过鼻孔缓慢地流入鼻腔;待药物吸收后在进行鼻饲时不能将药物吞咽进胃或滴入胃内;尽量避免使用滴管;给药时需要注意避开眼周和咽喉部位;注射时尽量与胃肠药物共同注入全身;鼻饲结束后需要及时清洁鼻腔;给药后及时给药避免药物滞留时间过长;鼻饲后应静置2小时以上;鼻塞和胃内气体可使药物成分更易吸收;鼻饲可促进胃排空与胃酸分泌;鼻饲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药物吸收;鼻饲时一般用静脉注射器或口服药液;鼻饲后至少要15分钟以上方能离开鼻孔;鼻饲时尽量避免胃管留置1小时以上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胃粘膜损伤或溃疡;有胃肠疾病史、鼻部有创操作史或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避免鼻导管留置。 1.在鼻腔清理干净后,用消毒棉球或无菌注射器从鼻孔内缓慢地注入药物,注意要轻柔,以免损伤粘膜或造成出血。 注射部位和注射器有无感染,都需严格按操作,以免引起感染。严禁对患儿进行鼻饲,如注射部位感染应及时治疗。静脉滴注时尽量用静脉导管注入全身,用前用75%的酒精消毒口鼻(以防被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并充分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注意避免注射时用嘴吹气,以防药物雾化后留鼻粘膜,影响疗效。每次使用需定时注入,持续至少2 h以上。鼻饲结束后及时清洁鼻腔,用酒精棉球或无菌注射器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防止药物滞留。 2.用注射器时,一般将注射器外壁涂有“滴管”的一面与鼻腔相通,从而可以减少空气与药物直接接触,防止刺激损伤鼻腔。 注射时应先用手指或无菌注射器将“滴管”压入鼻道,使药物从鼻道中缓慢流入鼻腔内。用注射器时,注射器上先放一个药棉或者棉球,然后从后往前慢慢抽吸药棉或棉球,尽量使药棉或棉球的吸入方向与鼻腔向一致,这样,可使空气以很小的颗粒量快速进入鼻腔中,然后再从后面吸出,避免空气在鼻腔内停留过长时间导致堵塞鼻道。另外,应避免注射器中的空气进入眼睛或者咽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引起疼痛,同时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影响药物到达眼部部位。一般治疗前会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也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去离子水进行鼻腔冲洗。冲洗完后必须把棉球塞到鼻道内,然后将打药器装在注射器内注入胃肠道药物。注意:在进行鼻饲时,需要用注射器向外抽出1-2滴胃液进行输液,这样可以让胃内压力更高,使药物可以在体内快速地排出,从而避免对胃粘膜和肠道造成刺激。 3.使用鼻饲管前,需仔细阅读患者及家属配合提供的相关说明,并认真执行。 鼻饲时,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头部微向右侧倾斜,双肘支撑于床沿上。用医用纱布垫于患者上颚根部,将双手五指并拢,用食指从患者鼻孔处插入鼻饲管。插入鼻饲管时需缓慢移动鼻饲管至鼻孔两侧,使其形成负压,以利于药物有效进入鼻腔及咽。同时保证鼻饲管中药物浓度与人体正常生理浓度一致,减少药物残留风险。注射鼻饲时,应注意与胃管或胃窦粘膜直接接触,避免胃粘膜损伤,注射过程中也应注意手的保暖,避免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同时注射完毕要用肥皂或流动清水洗净双手,清除液体后用纱布覆盖,擦干伤口,以免感染。 4.鼻饲操作时,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呼吸、呻吟及大幅度动作等; 不应过度用力,以免损伤咽部。鼻插或鼻饲管的护理要点:鼻插管或鼻饲管使用前应消毒,并用酒精消毒双手。穿刺口处应用碘伏消毒,用棉签从上向下轻轻扫拭,避免皮肤感染。穿刺后勿拔出针头,以防穿刺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