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的具体内容
“三公九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的重要组成,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得到明确,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发展。"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最高行政官职,"九卿"则是指车骑将军、骑都尉、左右将军、廷尉、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卫尉、大理这九个最高议事官职。这一制度在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变迁,其具体内容也已有所改变。
“三公”的系统是在战国晚期名家尉缭主张“三公制”的基础上确立的。“三公”包括:丞相(即相国、首相),实质上是君王的决策者,负责处理日常政务、主持朝政;太尉,其主要职责为掌管军事;御史大夫,主要负责执法和监察,它是君主专门设立的对政府活动进行监察和纠错的机构。
“九卿”系统则较复杂,乃是由一些对内、对外、司法、财政等职能的最高官员组成。包括:车骑将军,主要职责是乘车、骑马,负责卫护皇帝的安全;骑都尉,为皇帝出征时的统军将领;左右将军,原为皇帝左右卫护的军队首领,后演变为将帅荣誉职务;廷尉,主要负责审理刑事案件,审判权的首要职位;少府,主要负责皇宫内的饮食起居,国家的财产管理等;大鸿胪,负责接待外宾,排列朝贵等礼节性职务;光禄勋,为皇帝身边的重要辅助官员,负责处理政务;卫尉,主要职责是保护皇帝的安全以及管理武器库和兵器;大理,主要负责司法审判及律令的解释等。
"三公九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但也并不完美。在历史的演进中,这一制度有过增加、减少和变革的过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起到了规范国家行政运作,保障国家秩序的作用。
古代的三公九卿是指什么
详情见:http://jbzz.zje.net.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4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详情见:http://jbzz.zje.net.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4以上内容就是易趣百科为大家带来三公九卿的具体内容的全部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易趣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