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教幼儿学数学,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幼儿天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因此数学学习尤其重要。但是想要培养幼儿正确认知、积极探索、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培养幼儿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识、运用基本技能和方法、处理复杂问题、发展个性与社交能力、探索未知世界、正确处理个人、团体、家庭之间关系等素质必须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数学学习可分为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表现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1.感知力 感知力主要指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世界及其变化的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视觉感知能力。幼儿对事物感知是通过观察、辨认等感官来进行的。从幼儿视角看问题时,幼儿的视觉经验非常丰富,但因为幼儿视觉上的局限性,观察事物时必须结合具体生活实践,这就要求幼儿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例如感知食物在我们生活中就是非常常见的感知事物与数量的活动。那么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物和数量活动设计简单的感知力活动,例如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食物、不同形状的树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观察体验的热情。 2.记忆力 人的记忆力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活动和感觉刺激而获得的,并且在儿童中表现为思维活动的延续。幼儿的记忆力是在长期学习与发展中形成的,所以,要不断地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可以选择一些有难度并且生动形象的练习项目: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青蛙;数一数有多少只大乌龟;数一数有多少只兔子;数起数来怎么样唱儿歌等等。只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幼儿不仅可以很快地掌握学习内容,还可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游戏动作,锻炼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条件反射,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东西。 3.观察力 数学教育要求幼儿对数学知识有高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幼儿观察事物常常是通过对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进行观察,而对事物现象的观察通常又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因此要让幼儿学会观察,必须要求他们学会观察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要观察事物。我们可以在观察物体时把它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物体本身;第二部分是观察物体上有什么;第三部分是观察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征和空间分布等;第四部分是观察各种图形;第五部分是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颜色、特征等;第六部分是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以及其他一些物理现象等内容并加以分类和总结,从而形成了观察能力和观察规律……这些都要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轻松自然地观察到事物中的特征和规律。当幼儿具备了观察能力后,也就具备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了。 4.表现力 表现力是幼儿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获得的直观经验,是幼儿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表现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增强幼儿对事物认识与判断的能力;有利于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或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促进幼儿从经验中抽象出一些规律性思维和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幼儿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让幼儿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表现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自主能力,提高孩子与人交流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