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井开采中,对采区的划分有很多种方式和做法。有的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采区的划分也不够科学,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有的人为了方便采区的划分和管理,也只是简单地将采区划分成几个区块,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只根据开采时间来划分采区,就会造成采区内资源浪费,甚至会造成矿井采掘接替失衡,造成地质灾害和矿井重大损失;有的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采区的划分过于片面、简单化、片面化;还有的人为了便于管理、统一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而对采区进行扩大和缩小后又重新进行开采和回采、回采后还在继续开采和回采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其进行重新分界;还有的人为了多采几个工作面、多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综采工作面、多回采矿段而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对这些不科学的划分方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一、采区的类型 矿井采区根据地质构造类型和地质构造运动规律,可分为构造采区、风化-剥蚀采区和动力-应力型采区三种类型。构造采区是指矿井在构造裂隙发育区和剥蚀发育区之间修建或挖开的采掘工作面,以划分采区范围,使其划分成为若干个区块,其中每个区块由若干个采区组成,每个采区由若干个工作面组成,每个工作面由若干个综采工作面组成,这些区块全部由断层组成,并相互平行地将整个矿井划分为一个采区,同时还可划分出若干综采工作面(或综放工作面),这些综采工作面大多是以三机为动力、四机为配套及采掘工作面组成。动力-应力型采区是指煤矿生产中开采中将矿井划分为若干动力、采掘工作面,以划分采区范围和划分应提供依据。 二、划分原则和依据 依据地质资料、煤层厚度和开采时间确定的采区划分原则:1、根据矿井开采情况,按照地质资料、开采深度等条件,结合矿井设计生产规模和地质条件,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划分采区的具体位置、采区生产规模、巷道布置、地质构造、顶板和底板含水情况、采矿技术要求等基本条件进行划分,以保证正常开采过程中巷道、采面、运输等工艺的正常运行,使矿井在生产中做到井巷、工作面与巷道相互衔接、互不干扰、连续作业。2、对采区划分条件、采区规模进行合理调整:要对生产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和科学调整,使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开采条件始终处于合理规划的状态。3、加强井下地质和采掘接替预测工作。4、合理确定采区生产规模和采区宽度:要根据矿井生产规模和开采工艺,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合理确定采区生产规模和开采宽度(可根据地质条件将矿井划分为2个采区或4个采区,以保证生产和通风工作需要)。 三、划分采区的原则 一个矿的采区的划分,要以一个最小开采周期为原则,在一个最小开采周期内按采区位置的距离把采区划分出来,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或影响生产安全。如果在开采中遇到构造大或者采掘接替紧张时,如遇构造断层等情况,要及时把采区划分出来,以保证正常生产过程中地质条件的稳定,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根据该矿所处的地质构造特点、地质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采区也会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对一个采区要划分出三个以上采区,对于一个矿段或三个以上采区则要把三个以上采区整合成一个采区。 四、采区划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综采工作面采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斜综采工作面,另一种是单斜综采工作面。一般在单斜单斜方向工作面上为综采区,在单斜单斜方向采中为综采区。对于一条生产巷道,根据巷道走向、坡度、倾角、走向倾角及煤层倾角,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采区。如果采用单斜综采工作面时,则可将工作面分成上、中、下三个采区,分别与其他采区相对应。 五、采区的划分工作程序。 为了方便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根据矿井发展和生产的需要,要按照一个区块为一个采区进行划分。一个区块的划分工作,要在矿井技术部门领导下组织进行,由技术人员按照科学系统、简单化、有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对需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划分的区块,要由矿井技术部门根据矿井发展和生产需要,组织有关技术部门研究决定,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对一个合理、科学划分的采区,必须经过两次以上的调查研究,多次试验,反复论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直到完善为止。对于需要重新分界的区块,必须经过各矿井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重新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