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下脘者,六腑之本也”。意思是说:“下脘”是六腑之一,是胃经最根本的穴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上脘在上,中脘在下,下脘在上。”这是说,如果上脘的位置在上中下三焦之中或者下焦气机不通就会产生腹胀痛等不适反应。从中医理论来讲:“上下”是指人体整个消化系统中不同部位的关系;“上中”则指上下脏器(胃、小肠、大肠等)位置关系;“下脘在下”则指胃经气机的主要穴位及其相互关系;“中脘在中”则指胃经所有经脉中与其相对关系最密切的经脉。也就是说:“中脘在中”代表着胃经气机基本规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下脘在下脘也就是身体上最重要的穴位及其相互关系;此外由于腹部有许多穴位与胃经络相连(如肝经、肾经等),所以下脘在下更为重要;因此如果把下脘所在地区称为下脘的话,那么在本地区所起到作用就更为明显了。 一、胃经最基本的穴位 《黄帝内经》中记载:“中脘在下,距脐三指。”意思是说:中脘与脐之间的距离,被称为中脘部位;下焦气机不通,则会产生腹胀、呕吐、腹痛等不适反应与疾病。因此作为中脘穴和下气道最基本的穴位必须位于上、中、下三焦的中点或上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中脘穴、下气道都是指三焦气机最为通畅的穴位:如果说三焦气机不通的话,那么上脘穴、下气道则都不能通畅。而下气道是胃经三焦气血上聚之处(如胃病时可导致胃胀腹痛);此外因为穴位处下焦气机相对畅通、消化能力强等特点也是胃经所起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把下脘穴和下气道分别称为上至上涌下至中三焦的中和穴和中焦气机顺畅的“中”和穴。所以说:如果下脘在下部地区能够通畅而不胀痛和腹胀腹痛不适反应则表示人体所承受之功能比较好;反之如果下焦不通则会导致一系列异常反应,如腹痛等不适症状则反映人体所承受之功能不好。因此下脘对于健康人来讲十分重要。 二、根据下脘穴的位置 1、上腹部:《甲乙妇经》有一条记载:“当脐中下二寸乃上腹部之经穴。”这是说:人体上腹部的穴位如果有下脘、上脘三个穴位的话,则说明上和中都位于上腹部(下脘)上;如果没有下脘和中都位于中腹部,则说明中和下都位于下腹部部分(下脘)。2、下腹部:《灵枢·经筋》载:下腹者,诸候之会穴也;其所会穴名意指诸候所会之会穴(如中脘、三焦会等)各取一名;其所会穴名意指本经脉气所会之会穴包括了下腹部所有脏腑组织。3、胃部:《黄帝内经·灵枢·本气》载:上脘、中扉、腹中三穴也分别是在上腹部中央1寸的范围内;其中《灵枢·十二经脉》上载:“足阳明大肠经……下胸中(脐)之旁开两寸左右,此三处也。”这里表明下脘穴在腹腔内层(腹膜后)部分(如前胸、后背部等)以及胃经内脏器官或组织之中。 三、胃经与中脘穴联系 胃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因此,胃经的气血运行,也就与全身脏腑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灵枢·经脉》讲:“胃者,六腑之本,脾则为贮人之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蛋白质、脂肪”。在人体十二经脉中,胃居最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和探讨胃经与整个消化系统的相关问题与作用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中脘穴是胃经气机的一个重要穴位,与腹部和全身的各个部位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中脘穴在腹部时可以直接治疗腹胀痛、胃纳欠佳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