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它通常是指孩子和家长在看待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孩子幼年时期表现为孩子对于家长或老师所说的话非常不满,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孩子会通过指责、挖苦、打击等方式来进行反抗;孩子还会采取威胁或暴力手段向家长或老师提出异议。逆反心理会对儿童今后形成正确理念、形成正确思想方法、形成正确人际关系网等产生不良影响。 1.从家庭做起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不加以制止,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从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那么父母的态度很有可能是放任孩子的自由,认为孩子不谙世事,更不懂是非,于是,孩子就会用一些方法来应付,甚至伤害自己。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彼此间相互宽容、理解,那么,孩子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了。 2.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 对于孩子的逆反,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态度,不要采取粗暴、压制、训斥等方式,对孩子的逆反行为加以制止和批评,否则会引起孩子反感,导致孩子逆反的心理变得更加严重,不利于孩子正常发展。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要立即斥责,而应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改正错误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不要用“命令式、命令式”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而是应该与孩子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共同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同时父母还要充分了解孩子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那么就不必过分关注孩子对父母表达负面情绪的反应,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己判断,更好地去面对自己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 逆反心理虽然不好解决,但是只要家长们用合适的方式去对待,并且正确引导,逆反心理会有所缓解,甚至可以转化为主动积极的品质。所以,家长们可以先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并且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对待,不要给他们施加过多的压力,更不能故意刁难孩子或进行打击,而是要把他们提出的意见放在自己的心上,及时给予积极反馈,以促使孩子更加重视自己的意见,从而真正达到鼓励和支持孩子逆反心理的作用。“只要你不捣乱,我就不允许你捣乱……”曾经有这样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女儿非常淘气,很难管教,一次女儿犯了错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她哭诉着对父亲说:"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当时父母也没在意她的情绪,但不久后便发现女儿主动来找自己了。于是便立刻制止了女儿的错误行为,并告诉她:"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可是女儿还是说了一些话。 4.合理地引导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去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而应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整体,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独立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逆反心理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果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采用严厉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恐惧感,之后,他们就会把这种恐惧感表现出来,并且运用一些暴力手段去解决逆反现象,比如殴打、辱骂,甚至将孩子带到一些阴暗处让他看到自己内心阴暗处的一面。我们要想使逆反现象不会发生,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正确地引导孩子,避免对他们产生过度的责骂或者打骂。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帮助他们正确解决问题。 5.父母应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 逆反心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任何一种逆反都不可能没有,这一切都存在于孩子潜意识里,只是我们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们才应该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而逆反就成了最好的方式之一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们这种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