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0.3%至1016亿元;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为60.6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同比下滑21.9%为43.5亿元。
虽然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是就运营表现低于管理层预期,吉利集团给出意料之中的解释:主要由于年内全球芯片供应短缺。而且吉利在2021年财报中坦言:“中国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他与疫情相关的中断以及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并无减弱迹象,并将继续于2022年对本集团的销售表现及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基于此,在吉利汽车2021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称,公司将积极应对供应链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将继续加强部署自研芯片的路线,通过多种技术路线方案,多方位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诚然不仅仅是吉利,2020年底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一直受困于芯片短缺。就最新公布的2月产销数据来看,多家车企提及产销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譬如,长安、长城和吉利皆将2月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博世“涉芯”类零部件供应不足。
将镜头拉至国外,“缺芯减产”的剧本也一直上演。本月中旬,丰田表示其将在Q2削减至多20%的日本国内产量,以缓解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短缺给供应商带来的压力。无独有偶,大众集团于上周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该公司2021年汽车销量较计划少了200万辆。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115.84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有所增加,达到7.09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的6.1%。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公开表示,当前的汽车芯片供应仍有很大缺口,和去年四季度相比,仍没有明显改善,车企购买芯片仍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等待。
一位半导体从业人员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同样流露出对芯片市场的担忧:芯片短缺带来的涨价潮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升温趋势。“芯片企业一下子不会涨得太猛,但在合约之外,如果车企想要自行在市场上采购,价格一般贵出几十倍。”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上海市黄浦区赛格电子市场内,原本售价20元的芯片(ST L9369芯片)被炒至数千元的天价。
而实际上,包括吉利在内的自主车企早已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并且进行多方位探索。李书福曾直言,车载高算力芯片已经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先进制程的高算力芯片,才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需要。不仅如此,他还道出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芯片也是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确保汽车产业双循环发展的关键所在。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落实到具体举措,吉利集团也在不断继续加强部署自研芯片。此前在“智能吉利2025”大会上,吉利汽车公布,吉利芯擎科技自研、采用了车规级7nm工艺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在完成车规级认证后,将于2022年正式量产。需注意的是,这将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此处需要一并提及的是,芯擎科技由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
诚然,当下全球汽车产业都面临着“缺芯”困局,构建完整车规级生态链已成为上下游自主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芯片领域部署自研,保证未来智能汽车的芯片供应,这已经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布局思路和投资机会。那么,自主豪强吉利自然也要紧抓机遇。
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海外零部件供应仍存在些许不确定性,从供应链安全角度来看,加强部署自研更具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