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注定要封禅什么意思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有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封禅一段话,说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桓公自知没这么大的福气,只好放弃了封禅的妄想,不过先秦时代如何举行封禅之礼,由于缺乏史料,其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史记》所载,舜、禹以后举行过封禅的只有两个人,即秦始皇和汉武帝。
每个皇帝都要封禅吗?/封禅是怎么回事???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为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种看来简易明了的仪式,何以成为历代帝王神乎其事、无比隆重的盛典,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自《 史记·封禅书 》出,封禅始于秦始皇之说几成定论,南宋马端临更直斥“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而恰恰是司马迁在《 封禅书 》开篇就写得明明白白,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须知《封禅书》之于司马迁有极特殊的意义:其父司马谈因病未能随汉武帝行封禅,作为太史官的终生遗憾,临终前“执迁手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 是命也夫! 命边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马迁刻骨铬心,剔抉搜罗封禅史料,“殚精竭虑靡辞”以赴?况且司马迁以刑余之身,完全靠“重于泰山”的精神力量从事他的“名山事业”,使他不敢对泰山封禅著述有丝毫懈怠。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对封禅起源作出清晰描述,但司马父子对一这问题的探索和肯定却明白无误。无视这一事实,该不该算做“陋儒之见”呢?
如果不抱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不难看到前人对封禅起源的追溯。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比司马迁早五百多年的管子曾经谈到过封禅,可惜《 管子 》一书中的《 封禅篇 》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候于蔡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 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路史》中记载,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兴封禅”,也透出封禅起源的消息。以上诸说,显示了封禅起源的纵向系统。它虽开法构成信史,却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封禅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封禅起源。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具体仪式富有象征性。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义》《 礼记正义 》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 祭地, 瘗者,祭月也。”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坛颂 》、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都想封禅泰山呢?
自古以来,中国的天子们都想封禅泰山!但不是每一个天子都能这么干,没有一定的功劳,任哪一个天子也不敢随意封禅泰山!那封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都想封禅泰山呢?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拜六合。而前人以为泰山为最平地,封为天下第一山,离天最近的处所,以是天子封禅都来这里。现代只要兵荒马乱或天降吉祥,天子才干封禅。
秦始皇是中国史书上第一名天子,他一致六国,完毕了几百年的紊乱,适应了时期的需求。同时,秦始皇以为本人的功劳超越以往任何一名帝王,他决议到泰山封禅,以显现本人的巨大功劳。公元前219年,在经历预备充沛后,秦始皇封禅泰山,祭奠拜六合,到达了他的目标。从他的功劳来看,他是有资格封禅泰山的!
西汉树立之初,国度贫穷不胜,边患严峻,频频蒙受匈奴凌辱,只能采纳和亲以求安宁。当前,经历文景两帝的勤奋,汉王朝气力大增。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把西汉推向昌盛,国度富有,戎行弱小,击败匈奴,完毕了西汉羞耻的史书。因而,汉武帝以为本人的功劳能够封禅泰山。公元前110年,他实行了封禅大典,汉武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意。
刘秀是刘邦的9世孙,到他这一代已沉溺堕落为布衣。经历本人的勤奋,树立东汉王朝。东汉树立后,刘秀励精图治。实施轻?绫「常?朊裥菹???蚧?梗??蜕倭颗?停?拼?罪人等等。经历他一番整治,国度走向正轨,再现西汉时的昌盛现象,人称“光武中兴”。公元56年,刘秀率众臣封禅泰山,以标明君权神授,鼓吹本人的正当位置。
唐高宗是位守成之君,他在位时期持续了贞观朝的政策,国度呈现出昌盛现象。并且,还打败了事先东亚“小霸主”高丽,这个让隋唐两代四个天子猖獗的国度,唐高宗也是十分的快乐。此时的武则天让虎伥许敬宗上书唐高宗去泰山封禅,本人也随着去,以提拔本人的位置。公元665年,唐高宗带着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成了武则天捞取整治本钱的一次做秀。
唐玄宗是一名颇有争议的天子,是他把唐代推向高峰,也是他把唐代推下深渊。唐玄宗晚期,任用贤臣,发展经济,整治腐败,疆土面积到达唐代之最,唐代到达了最昌盛时期。好大喜功的唐玄宗以为本人能够封禅泰山了,以鼓吹本人的文治武功。公元726年,他也封禅泰山。此次封禅泰山,生怕也是唐玄宗蜕化的开端吧!
后面几位封禅泰山吧,还有功劳可言,上面这位纯属闹剧。宋真宗是宋代第三位天子,胆小怕事,没有甚么大的作为。他独一能让各人记住的就是,在打了败仗的情况下,签署了羞耻的《澶渊之盟》。但宋真宗却不当做羞耻,他以为总算战争了,不必兵戈了,内心十分快乐。正在他快乐的时分,有人对他说,这是城下之盟,是羞耻!
听了这话当前,宋真宗受刺激了,成天心花怒放。爱奉承的大臣看到这类情况当前,就给宋真宗出主见了。他说,如今只要实行封禅大典,才干一雪羞耻。可宋真宗既没有功劳又没有吉祥,拿甚么封禅呢?哎?奉承大臣就会出馊主见!他让宋真宗报酬炮制“天书”,制作所谓的天降吉祥。宋真宗一看可行,就照着办了,实行了隆重的、糜费财力的泰山封禅大典。真是荒诞乖张至极,恬不知耻,实乃庸君是也!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我们不由得感叹他们公司福利好
我一哥们,工作不久就从一小职员被提升到总经理助理。
前两天他割痔疮住院,我们去看他,交谈中得知他们经理给他放了三个月的带薪病假。
而且医药费报销,我们不由得感叹他们公司福利好。
哥们却羞涩的低下头说了两个字:“工伤。”
古代的帝王为何热衷封禅?
作者江河散人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国家祭祀仪式,每一位帝王都念兹在兹。然而纵观历史,两千年来只有七位皇帝做到了这一点—六位在泰山,武则天在嵩山。
封禅因何而起?帝王为何热衷于封禅?封禅又为何要在泰山举行?为何那么多帝王有贼心没贼胆?
何谓封禅?
封,指的是在泰山之上筑土为坛以祭祀上天,以报天之功。禅,指的是在泰山旁边的小山上祭祀地主,以报地之功。
所以,封禅便是祭祀天地,向天地诉说自己的功业,并表达相应的感恩之情。“封禅”说较系统地出现最早是在《管子·封禅》中。
齐桓公在葵丘之盟后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便想要进行封禅。管仲不以为然,他先是陈述了一番自古以来封禅的案例,然后指出只有“受命”的君主才能封禅,希望借此打消齐桓公的念头。
但桓公却认为,自己北伐山戎、西伐大夏、南伐至召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业非凡,即便与三代相比,也相差无几,这自然是“天命在我”的体现,因而坚持己见。
管仲见状,只好改变策略,以没有比翼鸟、比目鱼、凤凰麒麟这样的神奇物种降临为理由,再次加以劝阻。最终,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没有进行封禅。
根据《管子》的说法,封禅是自古就有的,远古的帝王如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等都举行过封禅仪式。司马迁的《封禅书》也持同一种观点,开篇便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
封禅缘何兴起?
封禅的兴起,有两大原因:一是古人的大山信仰,一是战国以来的受命改制思潮。
对大山的崇拜,不仅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信仰。之所以如此,大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山本来就是人类赖以生存、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地方。
特别是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山是人们生活饮食的生命之源—山中的野兽、野果可以食用,山泉可以饮用,山洞可以居住。而且,高山还可躲避洪水之灾,故而大山是生存的靠山。
另一方面是源自山的自然特征。
大山高耸入云,是离天最近之处,很容易被看做是天与地交接的阶梯,连接着人与神。如希腊神话中,诸神便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或者山上的云层中的。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也被认为是天帝在下界的行宫。
既然山有这种种现实与神异之处,那么先民对它们产生崇拜进而祭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史书记载,尧、舜、禹都曾经祭祀山川,武王伐纣成功后,也在嵩山之上举行祭祀仪式。
春秋之际,周王室衰微,五霸兴起,不过这时的战争还保持着一定的贵族姿态,但到了战国时期,诡诈并起,战争变得残酷无比,每战都伤亡惨重,其目的也由争霸变成了兼并,于是,人们渴求天下再归一统。
在这种情况下,受命改制的思潮再次兴起,割据的群雄无不想着重演汤武革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于是应运而生,它讲的便是王朝更替的内在规律以及谁有资格获得天命。这种理论一出,立刻受到各国诸侯的热烈欢迎,邹衍也成了“万人迷”,到处受到追捧。
封禅说正是在五德终始说理论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因为假如你真是天子,是随德运而受天命的,那么必有受命的征兆,也就是有符瑞出现—麒麟凤凰或者大禹铸造的鼎之类。有了这个看得见的凭证,才能有资格封禅。而只有进行封禅,才有资格“奉天承运”来统治天下。
因此,历代的皇帝为了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无一不想着泰山封禅。然而,泰山不是你想封,想封就能封,封禅是有条件要求的。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提出,封禅必要条件有功至、德洽、符瑞和受命四条,这实际也就是有关封禅的思想理论。
正因为封禅条件如此苛刻,所以两千年来帝王有成百次赴泰山祭祀的记录,但却仅有六位皇帝在此行封禅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