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合资车企中出现几个“诺基亚”后,那么谁将成为“候补者”?
从当前的发展格局来看,主流自主品牌表现出了潜力。因为自主品牌契合了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大势,且转型时决心够大,执行力度够强,效率够高,为其在未来汽车竞争中赢得了先机。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目前市场份额超六成,而主流合资品牌不到一成。
通过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赛道积累的优势,自主品牌奠定了可比肩大众丰田的基础。如今,自主品牌正在加速走出中国迈向全球,未来或许会诞生中国的“大众丰田”。
图片来源:上汽国际SMIL
具备比肩实力
三十年发展,足以改变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30年前,自主品牌还是刚破壳的小鸡,汽车市场彼时是合资品牌的天下;现在,自主品牌已具备与合资品牌共分“蛋糕”的实力。
2018年是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变化的重要节点。虽然此前中国品牌乘用车早就占据了四成市场份额,但以中低端市场砌起来的“地基”并不牢固,市场份额也几无寸进。
这种暗藏汹涌的局面在2018年被摆在了台前。时值汽车市场发展进入分水岭,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SUV红利渐消,叠加新四化趋势渗透,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自主品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市占率下滑,2019年、2020年更是连续失守“40%”红线。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销量增速放缓或下滑,而众泰、野马等边缘车企被市场淘汰。
图片来源:广汽埃安
自主下滑的份额被日系品牌等“瓜分”,如丰田中国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销量保持在8%以上增速。与此同时,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势力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市场环境的变化驱动自主品牌寻求破解之法,相继加快品牌向上战略,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布局重点。而“蔚小理”为自主品牌冲高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经验。头部自主品牌相机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产品,如长城欧拉、广汽埃安、智己汽车等。
中汽协表示,正因为中国品牌乘用车抓住了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品牌高端化、新能源和智能化,持续缩小与主流合资品牌之间在大众市场的差距。也是如此,中国品牌乘用车快速实现反攻,2021年市占率再度回升至40%以上。
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对自主品牌助力更加明显。今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高达47.6%,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2个百分点。其中,7月市场份额无限逼近50%线(达到49.6%)。而合资品牌则在为电动化转型不及时买单,德系、日系两大主流合资品牌份额已跌至20%左右。
随着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表现出的优势持续放大,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中国品牌乘用车未来市占率突破50%“有戏”。
迈向全球机会至
不止一家自主品牌意识到,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其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一定会诞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品牌汽车迈向全球机会至。
如此笃定的原因除了自身产品竞争力提升外,另一点是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今年1-7月,我国汽车出口(包括底盘)累计达159.7万辆,同比增长43.9%。
欧拉在泰国,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中国品牌出口业务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吃到了疫情的红利。2020年疫情爆发,加上芯片短缺、地缘冲突等问题,欧美、日本等地汽车产业链受到影响,位于该地的大众、丰田等企业为此频繁减产甚至停产,无法满足当地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供应需求。
中国品牌汽车抓住机会,趁势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同时也是为寻求新增长点(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目前来看,初见成效。仅今年7月,多家车企单月出口量就破万,如长城汽车1.5万辆,奇瑞集团5.1万辆,上汽出口及海外基地合计销量达9.8万辆,且均实现大幅增长。吉利、长安等其他车企出口量也在持续增长中。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更快,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达25.6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倍。
图片来源:上汽SMIL
欧洲和东南亚两大市场成为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阵地。相较大众、丰田等车企,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具备续航高、智能化等竞争优势,正在渗透挪威、瑞典等西欧主要电动车市场。仅名爵品牌前7月就占据了欧洲电动车市场2%的份额(累计销量1.3万辆)。紧随名爵后,比亚迪、一汽红旗、蔚来等多家车企的电动产品也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欧洲市场。
另一大市场东南亚因为中国品牌的入局,打破了当地日系主导格局。泰国成为重要布局市场,长城、上汽、比亚迪以及哪吒等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该市场,大概率将以性价比、高配置对抗日系品牌。长城汽车泰国总经理Narong Sritalayon年初曾表示,今年在泰国的新车销量计划达到2万辆。
在新能源、智能化展现出的优势,让中国品牌走出去战略更为顺畅。中汽协预计,今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
保持稳中求进的心态
近几年,不断有车企加入出海队伍。海外建厂成为部分车企全球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有利于加速本土化进程、快速融入当地市场、降低出口关税、减少运输成本等。
长城巴西工厂,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长城在俄罗斯工厂投产一年后,先后收购通用在印度、泰国两国的工厂、奔驰在巴西的工厂,实现东欧、南亚、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的覆盖。上汽不遑多让,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建有四个生产基地及散件组装(KD)工厂。而吉利不仅拥有海外基地,还是沃尔沃、马来西亚宝腾、路特斯等多家海外品牌的控股股东。奇瑞、长安等对海外市场亦是野心勃勃。
比亚迪现阶段虽然没有海外建厂计划,但同样在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出海进程。去年进入挪威,今年更是动作频频,年初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到8月连续入局日本、德国、瑞典和泰国四大市场。通常,比亚迪进入当地市场后多选择与本土经销商合作,不过,针对日本市场,却成立了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并表示未来根据市场需求综合考虑不排除建厂的可能性。
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图片来源:比亚迪
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或是建厂速度,是为自主品牌迈向全球化而服务的。但或许是深知“弯道超车”的窗口期短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中国汽车要在3-5年内快速放大优势”。或许如此,自主品牌制定的全球化目标激进,且多以2025年为重要节点,时间紧迫。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发布2025战略的十余家车企销量目标合计就超过4000万辆,远超中国市场容量(中汽协预测2025年销量为3000万辆)。上汽喊出“2025年销出口力争150万辆,在集团整体销量占比15%”,即集团目标是年销千万辆(目前是在550万辆左右徘徊),比肩现在丰田大众的全球销量。长安、一汽、长城等2025年销目标也不低于400万辆,其中长城提出新能源汽车占比达80%。
有业内人士表示,车企提出的2025战略更像是在“画大饼”。据彭博社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辆,按长城目标计算,其就占据了近两成份额。而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才占全球总量的三成多。
3到5年内,自主品牌通过强化“内功修炼”,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产品投放力度等,虽然可快速放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但若是想短时间在全球市场比肩“大众丰田”,道路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