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能走到今天的地位不容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传统汽车行业的豁达和格局造就的。宁德时代“滥用”竞业限制,如果不加以纠正,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年在政策支持下,国产品牌特别是高端国产汽车品牌,纷纷舍弃进口电池转为配套国产电池,宁德时代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如今,宁德时代却为了几位离职员工,一纸诉状将同行告上法庭。维护知识产权没有错,但如果借维护知识产权名义,限制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私心的垄断就不是作为行业“一哥”该有的格局了。
日前,在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 下称“宁德时代”)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蜂巢能源”)关于不正当竞争一案,以蜂巢电池支付500万元达成和解。虽然看起来输在蜂巢能源,但愉观车市认为:此事也暴露了宁德时代的狭隘,以竞业限制为名义,用称得上“霸王条款”的竞业限制条例,限制员工流动,通过竞业限制达到行业的变相垄断的野心。
国家出政策支持国产电池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而一旦产业形成垄断,无论是对我国的电池产业还是汽车行业,都将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绊脚石。实际上,就在最近举办的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曾庆洪已经高呼动力电池不断升价,其成本已经占到车子成本的 40%-60%。并称广汽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霸王条款”被指滥用竞业限制
不正当竞争窃取对方公司机密当然该受谴责被罚,但宁德时代在这场与蜂巢能源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21)闽09民初74号】,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媒体,很多纷纷倒向了蜂巢电池一边。
原因是宁德时代有“滥用”竞业限制的嫌疑。所谓的竞业限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员工,在离开该企业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该企业的竞争对手处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该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竞业限制协议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单独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相关条款是作特别约定而成,并且仅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相关的经济补偿金也因人而异。
竞业协议设立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权益,通常,只要不是损害到企业核心机密,竞业协议在员工离职时也基本是“废纸”一张。
不过,宁德时代却把竞业限制扩大了。
宁德时代7级以上员工就要签署竞业协议,而本科生入职就是5级及以上,两三年后就能达到7级,研究生甚至一加入就在7级以上。
同时,宁德时代竞业限制范围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及其关联方,赔偿金通常在100万元及以上,这样的竞业限制范围几乎限制了大部分员工再加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
更为离谱的:宁德时代竞业协议中指出的业务领域还包括员工在签订协议后截至竞业限制期满中间宁德时代及其关联方所实际从事和新增的业务。
有员工调侃,这意味着员工在离职后还要时刻关注宁德时代的新动向,如果新公司业务和其新增业务存在相似又要离职?
此外,宁德时代对违反竞业限制的赔偿金也被指非常不合理。以此次与蜂巢能源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诉讼为例,2018年至2019 年间,9名宁德时代员工在离职后分别加入保定亿新和无锡天宏(两者分别为蜂巢能源)的关联方,宁德时代以其违反了《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为由,要求这9名员工各赔偿违约金100万元。
而该9名员工中,其中5名前员工在宁德时代的职位包含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市场专员,在宁德时代的在职月工资约为8000元~20000元,离职后收到的每月竞业赔偿金也从2603.4元-6843元不等,限制年限也从1年-2年不等。
加入无锡天宏的4名前员工则是在2020年9月被宁德时代集体告上法庭,其中包括两名助理工程师,最终也均被判赔偿100万元。一些离职员工在公开渠道上表示,宁德时代存在“滥用”竞业协议的行为。
宁德已是市占率过半的动力电池主导者
竞业协议是防止企业核心机密的泄漏,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被滥用,无疑是限制普通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将使得企业之间内卷更加严重。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都已是佼佼者。而宁德时代能够走到今天,与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015年,工信部陆续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公布电池名录,也就是只有进入电池名录的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很明显,国家的政策是要推动国产动力电池的发展,所以一开始的政策导向全部都是国产电池企业。
一些车企见到这种情况,纷纷开始转向,特别是起步较高的上汽、广汽等等,纷纷将已经装机的韩国LG、三星等电池切换为国产电池,在这一轮中,主要受益者就是宁德时代,主流的主机厂切换电池,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更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切换电池需要周期,一年甚至更久。
应该说,2011年年底成立的宁德时代,彼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十字路口,而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由此一马平川。
国家支持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产业,从动力电池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地位与日俱增,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也正在走向现实。
而宁德时代在这一轮中也成功取得当仁不让的寡头地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国内装车量为52.5GWh,市场占比为47.67%,位列行业第一,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已经位列中国富豪百强榜前三。
我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市场占有率50%就称得上垄断,当然,最终是否垄断还有待界定,但宁德时代无疑已经可以决定动力电池的价格导向,而这也就为什么出现了文章开头写的,曾庆洪说在为宁德时代打工。
格局够大才能走得更远
动力电池垄断了,动力电池价格的水涨船高,影响的是中国汽车的价格,曾庆洪说现在动力电池占整车的价格为40%-60%。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考虑的还不仅仅是新车的成本,一辆车大部分的价格买了电池,后续的二手车还有价值吗?
诚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增长的前提还是政策鼓励的作用以及前期基数相对比较小。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产销规模创新高,市场渗透率达到21.6%。在这样的高增长下,可以说,只要把车造出来,都能卖掉,高速的增长,将掩盖一切。但是,这样的增长能维持多久?
新能源汽车降价的迹象已经开始了。由于销量下跌,小鹏汽车已经开始降价促销。7月份小鹏汽车全系车型,根据不同车型有5,000-1,000元不同程度的优惠。实际上,不光是小鹏汽车出现危机,几乎所有品牌都要面临这个问题。进入到7月,汽车销量环比下滑非常严重,有望跌幅超过30%。
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更加理性,消费者显然会为“必然全部都是有用的”所打动,而性价比更高,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将更能打动消费者。
回到宁德时代通过过分严苛的竞业限制来限制员工流动,避免同行竞争。但放到整个产业的层面,只有竞争加剧了,才能有更优秀的产品和更有创新的点子出来,有了更多更有力的竞争者,才能促进企业乃至行业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守着自己的“自留地”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做法,只能赢得眼前短视的利益。
中国新能源车能走到今天的地位不容易,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传统的汽车行业的豁达和格局造成的。在过去的数年间,数以万计的传统造车人员纷纷离职加入新势力造车,虽然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带着竞业限制条例离开并又加入竞争者的公司,但是,在宁德时代之前,整个汽车行业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谁的离开,违反竞业限制,前公司开出高额赔偿价的。这些离职的人员,还不乏车企高管。
所以,作为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不仅不应该把人才的正常流动当作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更不能为了企业的一己之利,“滥用”竞业限制,阻止人才流动。从短期来看,通过此举限制了人才流动,似乎赢得了眼下的利益(员工不敢轻易离职、更不敢加入对手及其产业链公司),从长期来看,即便真的因为垄断了行业,获取了高额利润,但如果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失去了竞争力,宁德时代最终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愉观车市认为,作为已经是行业领头羊的宁德时代,曾毓群不如换个思路,主导组建动力电池核心技术难点解决联盟,联合各家优势,一起探讨解决动力电池领域核心技术,攻克难关,解决动力电池痛点,带动中国动力电池领域,一起降低成本,打造竞争力,优化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产业链,化被动为主动,赢得新能源汽车成本优势。
当然,企业不是慈善家,但相信经过这一轮,曾毓群不仅能让宁德时代占据财富高度,更将宁德时代带上行驶社会责任的高度,曾毓群也不仅仅是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更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动力电池之父”,最终实现让中国高品质又有成本上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走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