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大厂又裁员,有人却在凡尔赛

2024-08-24 13:29:13 汽车知识 bianji0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裁员忙。在这个春去夏至,疫情反复的日子里,“大厂”又一次传出了裁员的警讯。

是的,这里之所以强调“又”,只是因为这事在这两年,这种事实何至于“又”,而简直堪称双叒叕……

“阿里访客中心会议室都被预定满了,就是为了本次裁员准备的,本次情报来源于多为阿里内中高层,大家拭目以待吧。”

本月初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舅舅党”再度传出小道消息。“大厂”似乎又一次启动了收缩计划——

字节跳动计划裁撤游戏发行业务线80%的员工,不是保留项目的全部走人;

腾讯在线视频BU全面调整组织架构:篮球/足球业务中心、综合业务及大项目中心、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乃至于平台研发中心等,大规模裁撤;

除了在线视频BU,“鹅厂”乃至于各大门户网站裁撤各地站点,也早就是半公开的;

bilbil正计划裁撤20%~50%的人员;

上述这些如果再算上本次动静最大的阿里集团,新一波“裁员”传闻的那些个“大厂”大致就这么些。

当然,这些仍然只算是传闻而已。尽管有关阿里裁员计划的各种细节,无论是对规模的描述,还是具体的时间,抑或是企业的补偿条件,却是极其地详实:

总规模20%,HR约谈处理时间从5月16~30日,阿里方面将史无前例地给出N+3,外带次月社保的慷慨补偿。

如此豪爽的补偿措施,也许这是马老板的继任者想要用真金白银消除“福报”的社会影响?或许仅仅因为阿里目前还有钱,希望能尽可能消除负面。

当然,传闻里或许还有部分细节问题。比如说阿里裁员的总数。

考虑到这个集团在去年末的总雇员数量接近26万之众,裁撤20%即意味着有超过5万人即将失业。即使分散裁撤,但无论在何地,这都会是个惹起地方政府关注的大事件。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也许只是今后两、三年里集团方面设定的一个大的目标。

看着是有点惊心动魄的味道。只不过此时此刻,所有的人——从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跟踪信息的媒体,甚至是被裁撤的本人,都有那么点心兴意阑珊。

毕竟是闹了那么多回,连我这个作者都已经感觉疲了……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走向终结的那个时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曾经,这句话被中国的父母作为子女踏入社会前的基本教育起始句,而被广为流传。直到,互联网经济在国内崛起——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

在本世纪初的10年,这确实是国内互联网的常态。换而言之,培育市场阶段,免费的资源比比皆是,资本也乐于去烧钱。

然而投资者终究是讲究回报的。大概是2010年前后,国内互联网企业逐步摸索出了最根本的玩法。正所谓盈利模式千万条,核心却只有“流量变现”这一条。

流量变现解决了关键的“谁买单”问题,但也开启了一个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时代

无论主营业务为何,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亦或是游戏平台。万变不离其宗,有流量就能变现。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标志性事件,随着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速出现放缓,挂着所谓“互联网经济”的招牌,实质上是基于网络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开始成为最近十余年来,推动经济继续增长的“第二曲线”。

让用户变成流量,然后再拿流量去提供广告服务,从而迅速变现。十余年来,乘着智能手机大爆发,移动互联网崛起的东风,这个“游戏”大致上便是这么玩的。

互联网经济奠定了我国最近40年内高速增长的第二曲线

十二年前,当笔者选择放下使用体验甚佳的索爱w810c音乐手机,换上新锐的诺基亚e72时,正是移动互联网崛起之时。彼时,这个行业如同一片丰饶的蛮荒之地,等着众多企业前往开拓,创造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生事物。

那个时期,从桌面向着移动端转型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了新一轮疯狂扩张。烧钱抢流量、大量招兵买马。特别是后者,现在几已成为惯例的“大厂”校招活动,大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但一切的增长,都是有尽头的。

14亿用户的规模虽然庞大,可抵不住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增长速度。

自2017年起,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出货量的下降,这个市场实际上已经开始接近饱和。

一旦新增流量显著减少,流量红利没了呢?自然,变现的难度就开始成倍增加。简单来说,就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火热过一段的直播经济,是互联网红利期的最后余波

于是,“内卷”也由此开始。

平台间互相抢业务。你转型搞电商,我增加短视频功能。在各家“大厂”的内部,也逐渐加强员工的KPI。不但996成为常态,甚至不少企业都有着把正常的末位淘,汰变成年度隐形裁员的倾向。

也许有人会说,不可以转型技术服务费么?比如阿里集团,就在十年前发展起了云计算业务,并逐步成长为该领域的世界巨头。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技术服务不仅行业门槛高,具备先发优势的巨头也早已分享了大块的市场份额。新晋玩家们想要插一脚,在树立起口碑之前,唯有靠“白菜价”打价格战。

“卷”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卷”死对手,独霸份额。虽然最后没有一家“大厂”最后实现这一目标

以目前的状况而言,无非是从一个行业“卷”到另一个行业而已。

而“大厂”内外,长期的泡沫,也干扰到了社会各界对于其所处行业的诸多基本认知。薪酬标准,是其中最典型者。

2021年9月,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27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首批即将踏入社会的“00后”们,对自己未来的展业前景充满了乐观情绪。

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其中8.2%男生和3.25%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万元俱乐部”。此外,更有高达67.65%大学生评估,在毕业10年内自己就会年入百万。

有追求是好事,但前提是看得清形势,并且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2021年下半年,“大厂”乃至于整个互联网产业进入滞涨期,已是板上钉钉的现实。然而职场新人们会有这类乐观到不可思议的想法,却也并不令人惊讶。

因为就在2019年中,在某“大厂”的校招中,就传出过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被许诺以:工作满两年后年薪达到40万以上。

做个对比。假设有位985的新晋博士,通过正规渠道入职国内某科研院所、航空航天企业。那么,单位能许诺给他怎么样的待遇呢?通常来说,也不过是满一定期限后,每年达到25~30万的税前收入。其他的隐形福利,无非是京、沪入籍更加便捷,可能较为优渥的房贷或者补贴房而已。

他们不过年入20~30万,你又何德何能做着年入百万的梦?

即便是众人挤破头想入职“大厂”那几年,各方对于泡沫的存在也普遍心知肚明,自然也该对今日的景象有所预见。

更何况迄今为止,国内那些曾在流量红利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在裁员过程中,多半也保持了较好的“吃相”。

而考虑到自2018年以来,因为美国对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中损失惨重的各行各业,所有这些拿着N+1回家者,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仅仅是因为自己身处互联网行业,所以喊起来嗓门最大?

到底是焦虑,还是在“凡尔赛”?

“这次可能真的要被‘毕业’了!”

从大前天开始,随着“大厂”传出新一轮的裁员消息,笔者的某位多年好友,开启了他例行的微信群诉苦模式。

之所以用“例行”来描述,乃是因为这哥们,因为几年前没有通过升任高管的内部评审,又自觉年龄已踏上40岁门槛,故日益开始焦虑了起来。

每每隔上几个月,就开始一通忧心会不会被解雇的长吁短叹。其焦虑感跨度之久,从词汇的更迭便可见一斑——大家交流时代指失业的词汇,从最初的“清退”,逐渐演变为“优化”,最后直到“毕业”这个时令新词。

然而会让我在这里专门提一嘴此人的原因,不是他那种严重的中年危机感。毕竟心怀忧患意识的中年职场人,随便朝马路上块石头就能砸到好几个,很稀奇吗?

奇就奇在,令这哥们感觉寝食难安的问题,其实在旁人看来,分明是在“凡尔赛”:

“我在张江的第二套房,可还差着差不多二十期房贷没清啊!”

“中山西路那套老公房还不到70平,本来想置换套中环大平层的,今年如果被‘毕业’了就指望不了了……”

“在这家公司12年,‘N+1’再算竞业补偿,该有个40万吧……可还清房贷我还剩下多少钱准备儿子的教育基金呢?”

好一个还差二十期贷款的张江第二套房、贴着上海内环的“小房子”!至于哥们您这40万起的离职补偿金,按照今年本地的中等收入(6300元/月)水平,折合5.29年。

这哪是诉苦啊,简直是$crooge McDuck(史高治·麦克老鸭,唐老鸭的舅舅)哭穷那段子: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分钟损失十亿美元!600年以后我非破产不可!

现实生活,毕竟不是人均博士学历、百万年薪的“编乎”。一年差不多40万的收入,即便在上海地区也算得上是颇为可观的。也许多数面临被毕业者,并没有积累到他所掌握的财富。但对于那些在“大厂”内工作过五六年甚至十余年的人而言,在一线城市买下一套甚至多套房子,却也不算什么难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承平日久,在享受了差不多一代人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后,想要回归现实世界的日常状态,如何才能克服心理落差?

也许有阅读本文的朋友想说:你的话也许对那些十几二十年工作下来的人适用,可我这不才出校门么,谈好的校招就被临时通知取消了。毕业即失业——我招谁惹谁了?

那么我想说,其实你也没失去什么。无非是,原本无缝式的毕业-入职机会没了。各位毕竟是还没给企业工作一天,没欠过一天的工钱。横竖你也不能因为快捷路径一下子没了,就觉得吃了大亏么?

站在企业信用的视角,无论对于哪家企业,在这类关系他人职业前途的事情上的出尔反尔,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然而企业的根本追求毕竟是利润,所以信誉的真正价值,是帮助企业更好地赚取利润。

既然企业都冒此大不韪撕毁了自己发出的offer,显然是精确计算过了其中的损与益。

事已至此,仍纠结此事又有何意义?不如去重新规划下自己的职业路线,进修、创业还是继续找工作,把握好自己的前途才是关键。

商场“建国”,关空调即“亡国”——所谓废青,除了见识浅薄且对大势、国家毫无认识外,更是因为其充斥着一种又撅又废的巨婴心态

所有那些经历过美好时光,并从中受益者,当黄金时代一起不复返之际,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坦然迎接全新的历史。

至于那些沉迷于昨日而不能正视现实之辈……可知香港的青年是因何而“废”的么?

也许还有读者记得,C次元去年“光棍节”时推送的《我在大厂享受虚假996》一文。

其中所记载的情况,并非笔者为了阅读效果而虚构,均为抹掉了身份、企业信息的现实案例。尤其是文末提到的那位王先生——

前国内某IT巨头旗下PC业务集团基层管理人员,现礼橙专车司机。

“哥们供房还有压力么?”稍微熟稔后,我问了句略私人的问题。

“哈,我被‘裁’之后直接在家里睡了一个月的觉,醒来就帮着老婆带带孩子。计划再休息一个月,去一家小点的公司入职。”

太阳依旧升起和落下

但这位朋友回答的却是非常地爽快,全无刻板印象中被“优化”(当时还没有“毕业”这个说法)人员“应该”有的那种阴郁和怨怼之气。甚至,其对自己现状的表述,都有点不按“常理”出牌的味道:

“我开礼橙只是因为无聊。职场打拼也快20年了,一下子没了上下班,作息不到两周就乱了。与其玩游戏浪费时间,不如出来开两单专车解闷,顺便赚点零花钱。”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告诉我,自己在京虽然还有一套房要供,但一来原单位按照规定付了N+1,算是拿到了不少的补偿。而且自己家里尚有积蓄,妻子的工作还算稳定,收入也还不错。

工作其实不难找。

毕竟他这样的在大厂历练多年、有管理岗位经验、情绪也异常稳定的中年人,是几乎所有中小企业争抢的目标。尽管计划一个月后入职的那家公司,只能给他开出原单位不足七成的工资,但“这已经足够家里开销还有结余了”。

末了,这位难改一股子职场精英气的朋友,反过来还“宽慰”起笔者——经济周期本就起起落落,既然在之前十来年里大家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那么就该对将来的下行时期有个心理准备。

“我80年出生。经历过用粮票时代、两年级的时候领教过‘物价闯关’,那会儿每隔三五年一波严重通胀……一直到高中毕业前,美国还隔三差五用贸易最惠国待遇来敲打我们。”

“而反过来看,现在呢?关键是心态——未来再怎么‘紧’,有现在的(国家)总体实力和(经济)规模托底,日子还能比当年紧?”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