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
特斯拉国产车型一周内三次涨价
3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后轮驱动版基础售价上调15060元至31.69万元。
Model 3与Model Y最新价格;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截图
此次价格调整距离上次不到2天时间。3月15日,特斯拉官方曾宣布,Model 3后轮驱动版、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涨价,涨幅为1.4万-2万元不等。
而在此之前的3月10日,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Model Y高性能版三款车型的售价均上调1万元。
盖世点评:不只是特斯拉,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今年以来比亚迪、哪吒等国内车企也都不止一次宣布涨价,不过无论从“一周涨三次”的速度,还是从“动辄上万”的幅度来看,特斯拉都很“敢”。
丰田、日产、瑞萨、电装数工厂因日本地震停产
据外媒报道,3月16日晚间,日本福岛沿海发生7.4级地震,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因此暂停了日本北部工厂的运营。此外,丰田汽车的供应商电装和汽车芯片制造商瑞萨也有工厂受到影响。
另据3月18日消息,日本地震后,灾区的一些工厂已开始恢复生产,但丰田汽车却计划扩大停产范围。据悉,丰田在日本国内共有14家工厂28条产线,但由于来自供应商的零部件短缺,下周其日本11家工厂的18条生产线将暂时停产,大部分产线将暂停三天。
盖世点评:相对于地震的“捣乱”,由疫情、芯片短缺、俄乌冲突等带来的供应链危机,显然更具广泛性和长期性,对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这关都不太好过。
比亚迪、佛吉亚合资公司在西安设立子公司
盖世汽车由企查查获悉,西安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于3月1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新公司主要开发、生产、装配、销售和交付涵盖汽车整椅、座椅骨架、座椅发泡、座椅面套的汽车座椅产品及产品的相关零部件。
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关联企业;图片来源:企查查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为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由佛吉亚、比亚迪共同持股,股权占比70%:30%。
值得关注的是,西安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今年成立的第二家子公司。此前,2月16日,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也成立了一家汽车部件子公司——常州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盖世点评:不到一个月时间接连在常州和西安设立两家汽车部件公司,佛吉亚和比亚迪究竟在密谋什么?
长安新能源全新品牌或定名“深蓝”
3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新能源)已注册“启源”商标,同时还注册了“启源汽车用户Service”的微信公众号。该媒体据此判断,“启源”可能是长安新能源即将发布的新品牌名称。
不过次日该媒体又发布消息称,“长安深蓝”或将替代“启源汽车”,成为长安新能源全新品牌的正式名称,证据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去年12月申请“深蓝”系列商标,包括深蓝汽车、深蓝电动、深蓝新能源、深蓝智能等,且账号主体为长安新能源的“启源汽车”微信公众号也于3月14日改为了“长安深蓝”。
盖世点评:如今车企的新品牌名称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尽管一个好名字能让一个品牌或一款车型成为经典,但这几率可并不大,毕竟回顾此前,多数品牌名最终都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
宝马集团年内将推出15款纯电车型
在3月16日举办的财报年会上,宝马集团宣布电动化进程再提速:2022年内,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车型将达15款;基于全新构架的“新世代”车型将在2024年开始试生产,并于2025年亮相;到2025年底,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
在2021年,宝马集团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70%,超过32万辆。年内,宝马集团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车型将达15款,覆盖约90%的细分市场。已经上市的创新BMW iX、创新BMW i4、BMW iX3等车型外,还包含BMW 3系、BMW 5系、BMW X1等系列的纯电车型。
盖世点评: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车企的攻势真的是一个更比一个猛啊。
赣锋锂业前两月净利大涨3倍
近日,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锂业”)发布公告,今年1至2月,赣锋锂业经营稳定,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销量同比有所提高。经公司初步核算,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0%左右。
赣锋锂业关于1至2月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图片来源:赣锋锂业公告截图
就在此之前,赣锋锂业刚披露了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赣锋锂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1.62亿元,同比增长102.07%,净利润51.75亿元,同比增长405.03%。
该公司指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2021年公司锂产品产销量增加,且产品销售均价较2020年明显上涨;二、公司锂电池板块新建项目陆续投产、产能逐步释放;三、公司持有的Pilbara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盖世点评:原材料价格上涨正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润向上转移,相较如今饱受成本上涨痛苦的新能源车企,上游材料企业的日子显然要好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