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涨价成了汽车圈的代名词,因为、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各种原因,好多电动车企都放出了涨价的通知,如今因为俄乌冲突,原材料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不知道车企们会不会因此继续涨价。
3月11日,据央视财经报道,眼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原材料的供应紧缺,由冲突引发的断供担忧,再加上近期期货市场上出现的逼空行情,使得镍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0万美元的大关。而士丹利估计,镍价的飞涨可能导致一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增加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23元。
早在去年,因为原材料供应无法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会涨价的消息就层出不穷。先是锂电池公司决定上调CO8M等电池产品单价,统一上涨不低于20%的信息,随后赣锋锂业发布调价函,宣布金属锂全产品系列每吨上调10万元;鹏辉能源发出涨价函;也传出一份调价商洽函。
不过具体涨价信息还没有明确。而针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涨价呼声,部分整车厂的反馈是:无法接受动力电池涨价,不过愿意通过账期、绑定合作、金融合作等其他形式,缓解电池企业的压力。也有个别整车厂表示,同意新车型配套电池小幅涨价。
当时第一电动分析过整车厂会不会因此涨价,但是得出的结论是大概率不会。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疯涨,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夹在中间的动力电池厂商对上对下都没有太强的议价能力。上游价格暴涨源自严重的供需不足,没有理由降价,下游新能源车厂商依然保持着汽车产业“整车为王”的掌控力,所以也难以议价,因此动力电池厂商不得不默默承受因上游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
也就是说,现在的压力其实还是多数在电池公司那一方,确实,现在虽然车企都官宣涨价,但是它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因为补贴退坡,其次是芯片短缺,最后才是原材料涨价。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一直涨不停的话,只会有两个结果:一是电池公司继续承压,但是大部分动力电池公司会因承受不住压力破产;二是电池公司选择转移一部分压力,这会影响波及到主机厂,从而影响到消费者。
不过之前第一电动做过关于电动汽车涨价,消费者会不会接受的调查,当时大多数用户的反馈是完全不能接受,并表示选择电动汽车就是为了省油费,如果涨价就没有买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