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会对外公布了2022年1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了41.2万辆,同比增长141.4%。2021年全年,智能网联汽车累计销量高达271.8017万辆,在全年累计销量中的占比超过12.74%。在扭转汽车产销连续四年下滑的斗争中,新能源智能汽车功不可没。
随着汽车厂商转型的脚步加快,2022年智能汽车整体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趋势一:人机交互迈入AR时代
过去几年,人车交互已经逐步告别传统的物理按键,语音交互体验有了质的飞跃,基于手势、表情等多模态的交互应用日益广泛。而AR技术在智能汽车上被广泛应用,有可能成为继传统显示、语音交互、视觉交互之后的另一个舱内交互的增量引擎。
一个明显的例子,AR会改变人们使用导航的方式,如2022年2月,Basemark公司宣布,该公司为宝马新iX纯电动车型开发了新的增强现实功能,通过融合传感器数据和计算机视觉提供AR增强导航显示,可为司机带来更直观的导航体验。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新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AR导航(非HUD)的上险量为16.69万辆,同比增长228.54%。
各大车厂和科技公司都在AR交互方面布局,AR除了与导航信息结合,还能和路途中的各项服务信息,商家广告进行联动。例如腾讯推出的AR导航功能,除了能提供车道级别的精准指引之外,还可以结合场景预判,针对性地浮现给用户所需要或感兴趣的服务信息,并向商家开放动态信息展示功能,用更简洁、智能的交互来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另外,AR-HUD搭载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前装搭载量已经超过五万,拥有巨大潜力的增量市场。在驾车场景下,AR-HUD不仅能提供更好的导航服务,还能扮演人机交互的最佳界面,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全、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趋势二: 汽车算力进入爆发增长期
算力正在逐步成为整车技术和产品智能化的基础支撑。
过去,汽车的结构较为简单,对算力的要求较低。而随着汽车软件越来越多,座舱内电子设备信息交互日益频繁,不仅要支持多个操作系统,还要支持软件持续升级迭代等,这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强。尤其是自动驾驶级别的进阶,对算力更是提出了新挑战,如L2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的算力<10 Tops,L3 需要的算力为30~60 Tops,而如果要实现L4级别,则需要的算力>100 Tops,业内人士预测,L5 需要的算力至少1000 Tops。
围绕着汽车芯片算力,各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去年,大算力车规级计算芯片(单芯片算力大于100TOPS)已开展测试试验。而在2022年开年,各国际巨头已经发声准备抢占头把交椅。如英特尔旗下的 Mobileye在2022年CES上, 宣布推出专为自动驾驶打造的EyeQ Ultra系统集成芯片,EyeQ Ultra的算力为176 TOPS。与此同时,美国的另一家汽车芯片公司安霸也在2022CES上宣布推出AI域控制器芯片CV3系列汽车专用SoC,单芯片AI算力达到500 Tops。
虽然动辄几百上千的算力当下并不一定用得上,比如特斯拉144Tops的算力也没有全部用上,但为了未来的可扩展性,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在智能驾驶上采取“硬件预置,软件升级”的策略,通过预置大算力芯片,为后续软件与算法优化提供足够发展空间。
2022年,以蔚来、智己、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均计划在新一代车型中将智能驾驶算力提升至500~1000Tops级别,接下来必将有更多的主机厂跟进。
趋势三: 端云一体化加速汽车智能进化
在自动驾驶以及车路协同的驱动下,更低延迟、更科学的决策是行业内的追求,在此影响下,云端协同发展、分析处理一体化已成为新趋势。利用端的高时效性、敏捷性、本地化,以及云的高存储、深度学习能力,二者协同一体化发展,可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使用成本以及业务的落地门槛。
以自动驾驶为例,数据处理必须有极强的时效性,采集、处理、决策全流程必须在几毫秒中完成。如果把数据上传到云端,从云端返回控制指令,整个过程就会耗时比较长,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如果云、端协同处理,把业务从中心下沉到端口,就近处理就可快速解决此问题。此外,云、端协同作业,还可以把端有用数据收集到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云上联动,统一管理,资源调度,实现车端应用、云端服务的无缝连接,全面推进汽车智能化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腾讯云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进行思考,并且着手打造了云边端一体化的超融合平台,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协同发展,构建了中心云-边缘云-端设备协同工作的架构模式,为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研发、测试验证、服务全链路提供云端支撑。目前,腾讯云服务已经在汽车领域和奥迪、宝马、吉利、东风汽车等知名车企展开了全方位深度合作。
腾讯基础云解决方案示意图
趋势四:OTA成为汽车标配基础能力
过去一年,汽车OTA产业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OTA有可能成为智能汽车基础能力。
根据亿欧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0月份,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为50.6%,其中OTA在智能座舱里的渗透率已达到50.9%,多家车企通过OTA使得车辆常用常新。如雪佛兰一年内完成3次OTA,以增加整个系统的实用性;威马一年完成7次OTA升级,以持续优化用户用车体验;而比亚迪汉在上市短短一年,就进行了15次OTA升级,诠释了智能化进阶之路。
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势所趋之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中的软件新功能、新应用、软件错误都需要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的OTA来修复,OTA将有可能成为智能汽车必备能力。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5年中国市场新车OTA搭载率将上升至79%,具有OTA系统的汽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同年,车内ECU的数量将迅速增至150个,更多的ECU意味着更多软件更新需求的可能。
趋势五:电子底盘成主流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对底盘产生新的要求。汽车的底盘将会向着电子化、模块化与智能化趋势发展,电子底盘将会成为主流。
无论是汽车远程OTA、还是自动驾驶、智能化,电子底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如果要实现技术的升级,前提必须是进行机械解耦。然而在传统底盘中,制动、转向都是机械耦合的,即制动或者转向的动力来源是驾驶员的机械力,通过液压等方式把力放大而实现终端的控制行为。但在智能化推进的过程中,底盘电子的关键是实现机械力的解耦,可以用电机驱动来代替,从而提升控制精度,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人和系统的结合。
汽车底盘电子化将会对汽车结构性能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之产生的产业布局也在逐步发生。如去年,高通推出了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骁龙数字底盘)的全新概念;2022年1月12日,原长城汽车高管李鹏创立的悠跑科技首次宣布其核心产品是智能电动车底盘;2月22日,采埃孚与集度联合宣布,将共同研发下一代智能底盘技术,来支持汽车机器人更好地“自由移动”。
趋势六:网络安全成为产业新课题
智能汽车作为数据的重要生产者和使用者,其智能化程度越高,相应的攻击点就会越多,2022年,汽车数据安全将会成为产业新课题。
目前,汽车在安全面临主要来自三方面挑战:一是车辆数据安全问题。比如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具有多种形态的传感器装置,而车辆行驶中获得的数据要受到严格监管;二是车联网安全漏洞问题,如汽车数字钥匙近年来就被曝出多次重大安全漏洞;三是汽车企业普遍上云之后,传统安全边界消失,更加严峻的安全风险随之而来。
例如,以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等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汽车行业,但其相关的安全风险与威胁也将不断的显现出来,针对云原生的安全攻击事件将会愈演愈烈,特斯拉 Kubernetes 集群挖矿事件、Docker Hub 中的容器镜像被“投毒”注入挖矿程序、微软 Azure 安全中心检测到大规模 Kubernetes 挖矿、Graboid 蠕虫挖矿传播事件均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守卫数据安全,将会是2022年行业内绕不开的问题。2月28日,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提,要统筹提升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保障能力。”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解决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将会成为社会共识。
对此,腾讯等云服务商也加强了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如上汽集团和腾讯组建了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还有,面对东风柳汽庞大的用户数据安全上云需求,腾讯云用云防火墙专业的安全防护工具及理念,帮助柳汽建立了更便捷、快速的安全响应管理机制。
汽车产业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汽车智能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在车企新旧生态链交替和博弈的阶段,车企必须抓住智能化这一时代脉搏,才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