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和芯片紧缺等因素影响,2020年以来欧洲汽车市场已连续走跌两年,其中2021年更是创下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可惜的是,进入新的一年低迷后走势并没有得到改善。
根据日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ECA公布的数据,由于芯片持续不足导致生产受限,1月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以及英国的乘用车销量继续减少,共计仅为822,423辆,同比下跌2.4%。
这一表现意味着,继2021年1月创下近30年来的同期低点842,670辆后,今年这些欧洲国家的总销量再度刷新同期历史低值。
欧洲各国愁云不展
整体市场如此,各国的情况也可想而知。以这30个国家中体量最大的五个单一市场为例,英国的增幅达到27.5%,德国同比增长8.5%,西班牙增长1.0%,意大利和法国则分别下跌19.7%和18.6%,看上去似乎好坏各半,实则并不乐观。
具体来看,即便在电动车的推动下,英国收获近30%的增长,但销量也只是2009年之后的次高成绩,比2020年1月下跌22.9%。
或许,比1月销量更能体现当前英国行业现状的是,近日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称,考虑到芯片的继续短缺和生活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将2022年乘用车销量预期下调至189.7万辆,同比增长15.2%。去年10月该机构曾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96万辆。实际上,无论调整前还是调整后的销量,都是远远低于疫情发生前20余年的平均水平。
德国亦是如此,小幅增长并不代表行业已经有所好转,与2019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仍减少超过四分之一,距离真正走出阴霾还是遥遥无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积压的订单还在不断增加,未来芯片供应和汽车生产的恢复程度将决定市场的走势,而这表示今年德国市场市场也许有重回增长的可能。
而西班牙虽迎来了自2021年6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看似平稳,其实前景黯淡。因为去年同期该国跌幅达到51.5%,换言之,今年1月的销量还不到2020年同期的一半,遑论其他。
至于意大利和法国显然更是糟糕,在政府的电动车补贴到期后,前者的电动车需求急速减少,再加上芯片不足的影响,整体市场的销量持续走跌。其中,1月意大利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已减少至3.4%,远低于2021年12月的7%和去年全年的4.6%。据悉法国也继续因为芯片紧缺影响生产和销售而走跌。
由此可知,不管是涨还是跌,欧洲五大汽车市场的日子都不好过,且这般艰难的状态可能会成为今年各国乃至整个欧洲市场的常态,因为行业分析师和车企高管普遍认为2022年芯片短缺将继续影响汽车行业。
现代集团仍是最大的赢家
再从主要集团的表现来看也是忧大于喜,14家车企中只有4家同比增长,而这少数的“喜”中也掺杂了不小的水分。
尤其是增幅达到50.7%的本田,风光的背后是2021年1月的跌幅达到55.9%,5,494辆也仅有疫情发生前同期水平的一半左右,马自达和丰田集团也只是在缓慢回升。
与前三者相比,体量更庞大的现代集团倒是迎来了货真价实的增长。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在欧洲市场作为“外来者”的现代集团,虽无法与最头部的大众集团、雷诺集团以及曾经的PSA集团相比,但凭借着旗下现代和起亚的共同发力,也可以算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当2018年旗下的现代品牌和起亚品牌双双突破50万辆,现代集团的总销量也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2019年也实现小幅增长。在这两年里,该集团均超过宝马集团连续成为欧洲销量第四大汽车集团。
然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现代集团的销量同比下跌21.0%至84.2万辆,不敌宝马的84.7万辆,滑落至第五。
幸运的是,得益于与韩国本土芯片制造商的紧密合作,2021年现代集团避免了出现像大众集团等竞争对手那样的长期停产,从而保证了相对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工作。2021年下半年,当各大集团都因芯片不足而损失惨重的同时,现代集团却仅在8月微跌0.2%,其余月份均为正增长。
是以,2021年现代Ioniq5和 途胜以及起亚Picanto、Ceed、狮跑、Niro和Sorento等车型销量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其中Ioniq5和Niro EV等纯电车型以及Niro Hybrid和途胜 Hybrid等普混车型更是创下新高。这让现代和起亚品牌欧再度回到50万辆以上,因此集团销量逆势同比增长21.0%,成为该年度欧洲市场的最大赢家,并依靠101.9万辆再次超过宝马集团回到第四。
不仅如此,2022年现代集团独有的芯片优势继续存在,而这也让其得以在2022年1月迎来连续第5个月的增长,84,789辆的成绩亦创下近年来的同期新高,还以此超过雷诺集团跻身当月欧洲车市的前三甲。
虽然,截止目前现代集团的实力还无法与如今的STELLANTIS集团相抗衡,但如果雷诺集团的芯片供应不能尽快得到有效改善或恢复,那么最终前者可能会取代其,从而跻身2022年度欧洲市场的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