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战役明军皆惨败
明朝历经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之战两次惨败,损失惨重。特别是松锦之战,明军损失了来自全国的15万精锐士兵,辽东主城也失陷,使明朝与后金在辽东的攻守形势发生了逆转。广宁之战又使明军损失了6万人,而大凌河之战和长山之战更是让孙承宗、袁崇焕、赵率教和祖大寿数年心血培养的四五万关宁军全军覆没。
在城墙上的火炮支援下,关宁军在面对先前无敌的后金军时,也展现了一定的战斗力。随后金军和清军战斗时间的延长以及沉迷享乐导致战斗力下降,祖大寿凭借主要由蒙古人组成的关宁军,在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成功地吓得清军精锐的巴牙喇骑兵不听豫王多铎的命令而逃跑。最终,吴三桂麾下的山永关宁军甚至在野战中与清军不相上下,展现出了统战的价值。
在辽沈、广宁之战后,外地的客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孙承宗、袁崇焕开始将精力放在守卫辽土和培养关宁军上,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直到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为了增强人数优势和战斗力,开始训练新的关宁军,并从蓟镇、宣大等地调集客军。
关宁军在朝廷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抵抗后金的侵略。他们还参与了吴桥兵变的平定,孔有德在关宁军出战前曾经打得朝廷官兵溃不成军。关宁军的介入直接将二顺王赶到朝鲜。此外,关宁军的将领还成为了镇压农民军的重要力量。曹文诏叔侄和祖大弼是李自成的老对手,左良玉是张献忠前半生的克星,祖宽是卢象升的军事支柱。这些将领都是从关宁军中抽调出来的。朝廷能够调动他们,说明朝廷仍然能够控制关宁军,与其说存在军阀问题,不如说是朝廷对关宁军的有效运用。
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警钟,它开启了明朝一系列败仗的序幕。明朝作为一个发展成熟的封建王朝,并不像商朝因为一场牧野之战、前秦因为一场淝水之战就立即崩溃。实际上,明朝是被后金一点一点地削弱的。正如努尔哈赤所提出的分割策略一样,后金在与明朝的战争中采取了逐步吞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渐削弱明朝的实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关宁军在明朝末年的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在一些战斗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战斗力,对后金军有一定的威胁。由于明朝军队整体上的衰败和内部的腐败问题,关宁军也难以扭转明朝的颓势。同时,明朝政府对关宁军的管理和调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发挥其潜力。
最终,明朝在长期的战争和内外因素的交织下,无法抵挡后金的进攻,导致明朝的灭亡。明朝的覆灭不仅仅是关宁军的失败,而是整个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对明朝的影响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
萨尔浒战役是懵懂无知的大明与生机勃勃的新兴王朝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较量,胜负的意义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更在于信心的此消彼长。后金袭破抚顺,掠走人畜数十万,消息传到北京,明廷十分惊慌。万历皇帝一向以为天下太平不理政事,突然得到这一不幸的奏报,一时不知所措,急忙召集群臣进行讨论。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最终都出于维护“天朝”尊严的目的,决定出兵,企图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明朝大举进攻,对于一个弱小的后金国来说,的确是一次致命的威胁。此战的胜败,实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当即下达命令,留数百名老弱兵守都城,其余全部兵马即刻出动,迎战杜松一路军。二儿子代善为先锋官,率军先行,他亲自带领各将领统八旗兵6万余人,西进迎战。距离赫图阿拉最近。杜松一心想夺头功,催促军队加速前进,迅速地过了抚顺关,进抵浑河西岸,明天早晨再渡河。
天已经黑了下来,杜松指挥渡过河的明军,占据浑河畔的萨尔浒山,在山上安设大本营。当时他发现附近的吉林崖上有后金兵据守,便下令发起进攻。其实,吉林崖上的人不是后金兵,而是手无寸铁的筑城夫役。当明军发起进攻时,后金各贝勒大臣率领的主力大军蜂拥而至,分出一路军迎战攻吉林崖的明军,一路军准备攻击萨尔浒山。这时,努尔哈赤已赶来,调整作战计划,命令将攻击吉林崖的后金兵抽出二旗的兵力,加强进攻萨尔浒山的力量。他说:此军一破,其他不攻自破。努尔哈赤共集中了六旗的兵力,向萨尔浒山明军发起了猛攻。
后金是从山下往上攻,难度很大,但仍不惜一切代价猛攻不止,骑兵来后,后金军立刻冲上去,连射带砍,明军来不及张弓挥刀,就被歼灭了。明军主帅杜松跃马挥舞长枪,浴血大战。当后金军发现他后,把他置于重重包围之中,他屡次想冲出重围,都失败了,最后精疲力竭,被后金军乱箭射死于马下,他的副帅王宣、赵梦麟等也死于阵中。杜松一路军全军覆没。明军尸体漫山遍野,血流成河,兵器与尸体在浑河中漂泊,旋转而下。
当萨尔浒战斗打响后,据守吉林崖的夫役与增援的后金兵,上下合击,也把明军全部歼灭。果然如努尔哈赤所料,在消灭了杜松一路军主力后,其他三路很快瓦解。努尔哈赤仍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消灭了两路军,吓跑了一路,从而获得了这次战役的彻底胜利。因为在萨尔浒这个地方打得最为激烈,而且此战又是关键的一仗,z后金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