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为何国际糖价飙升至11年高位

2024-08-23 08:57:57 娱乐生活 bianji01

 

​为何国际糖价飙升至11年高位

全球食糖需求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量更是逐年上升。这使得市场供给不足,推动了食糖价格上涨。一些主要食糖生产国采取限制出口的政策,以保障国内供给。这使得国际市场供给减少,进一步推高了糖价。恶劣天气、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也影响了食糖的生产和运输,导致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

国际糖价飙升对全球食糖市场和消费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食糖生产者来说,价格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增加了,这将激励更多的人从事食糖生产。对于食糖进口国来说,价格上涨却意味着他们的食品成本增加了,这将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价格上涨也会导致一些消费者转向替代品,如玉米糖浆、果糖等,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口味偏好。国际糖价飙升也会对全球食糖产业的格局和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小规模生产者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于食糖出口国,可以逐步放开出口限制,以增加国际市场供给,稳定糖价。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手段,鼓励食糖生产者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糖价。食糖生产者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糖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发展相关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食糖摄入量等手段,降低对食糖的依赖。还可以通过购买渠道的改变,选择更加实惠的食糖产品。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多方合作,才能稳定国际糖价,保障全球食糖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权益。

造成我国今年食糖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1.价值决定价格。生产食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长,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原料价格上涨,也使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

2.供求影响价格。食糖供不应求,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主要是这些,题中要是还有别的因素,自己加上就是了。

我国白糖定价体系如何演变?

近年来,由于外糖数量激增,甜菜糖异军突起,白糖期货功能发挥日趋充分,我国白糖定价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从我国白糖定价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出发,在分析近年外糖、甜菜糖、淀粉糖、白糖期货对定价体系的影响基础上,预计未来定价体系将呈现白糖定价市场化、定价主体多元化、期货价格引导化趋势。该趋势使现货市场上白糖价格波动更为复杂频繁、政府定价与糖料价格市场化的矛盾更为突出、白糖定价更为客观有效,也会影响糖农收入稳定性并增加制糖企业风险。同时,该趋势也使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善,会增加期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对期货交易所品种维护提出更高要求。为促进白糖期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期货交易所从引导用糖企业参与套保、抑制过度投机、调整交割库升贴水、深化现货市场化改革、提升白糖国际竞争力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白糖产业能力。

01

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形成及原因

1.糖业改革前的白糖定价体系(1991年之前)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白糖实行统购统销,白糖的出厂、流通等各环节价格均由国家决定。由于该阶段定价体系的高度集中统一,国家全面掌控白糖定价,糖料主产区均未参与到白糖定价体系中。

2.糖业改革后的白糖定价体系(1991—2000年)

为搞活流通,调动白糖经营积极性,促进糖业发展,1991年,国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统一收购、集中管理”模式,白糖流通价格改由市场调节,出厂价格由国家定价改为国家指导价。这一阶段广西开始参与白糖出厂定价,但由于自主权有限,定价权事实上仍由国家整体掌控。

3.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白糖定价体系(2001年至今)

加入WTO后,随着白糖市场化程度提高,国家调控重点由此前的调节供需转为调控糖料价格。2001年,国家放开白糖出厂的政府指导价,同时将糖料收购价下放至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2008年后,国家全面建立了糖料收购价与白糖销售价格挂钩联动、糖料款二次结算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各主产省相继取消了糖料收购的统一定价,但广西2019年的糖料市场化改革目前还未真正摆脱政府定价,因此,广西政府定价成为白糖定价的核心和实质。

(二)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变化

近年来,进口糖、走私糖不断涌入我国,国内白糖产业下游消费端也在积极寻求甜菜糖、淀粉糖的替代和补充,白糖期货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整体提升。这些因素均对广西主导的白糖定价体系提出挑战,白糖定价正呈现多元化、市场化趋势。

1.外糖对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

(1)外糖与我国白糖国际定价能力的关系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根据商品的“一价定律”,较强的国际定价能力能够引领全球白糖价格发展趋势,使本国白糖产业在国际白糖定价中居于主导地位。综合而言,我国白糖质量等级低、生产成本高,制糖率技术指标不具有优势,白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相较于ICE原糖期货,我国以白糖期货价格为基础的国际定价能力仍有待提高,现阶段还不足以消除外糖冲击的影响,未来外糖将持续影响我国白糖的定价体系。

(2)进口糖规模及对定价体系的影响

我国白糖进口实施关税配额,2011—2016年进口数量在300万吨以上。2017年5月,我国对配额外进口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关税,但因进口糖利润远高于国产糖,进口量并未真正得到控制。随着保障措施关税于2020年5月到期,进口糖数量逐渐增加,2020/2021榨季至今已累计达393万吨,创下近年食糖进口的最高历史纪录,预期后期还将维持高位,进口糖对白糖定价体系的冲击将延续。

进口糖对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主要通过冲击广西地方政府的决定作用和广西制糖企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形式体现。一是在进口糖冲击下,国内外市场的关联性增强,甘蔗收购价政策难以发挥稳定糖业的作用,政府在白糖定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二是进口糖多为原糖,大量进口导致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出现了大批原糖加工企业,2012年以来加工成品糖产量已经超过云南省的白糖产量,因此加工糖的定价权日益增强,原糖加工厂逐渐打破了广西制糖企业“一家独大”的出厂定价格局。

(3)走私糖对定价体系的影响

国内外食糖巨大的价差导致走私糖泛滥。面对近2000元/吨的高利诱惑,走私糖主要通过缅甸和中国台湾地区转运进入我国大陆境内。近年来,由于我国持续重拳打击白糖走私,2018/2019榨季走私糖数量减少至50万吨左右,此后继续减少。

走私糖大量抢占国产糖市场份额后,直接拉低国产糖销售价格,影响我国白糖的定价。走私糖份额越高,对白糖定价体系的破坏力度越大,因此,一定程度而言,我国未来对走私糖的打击力度直接影响着白糖定价权的归属。

2.甜菜糖对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

(1)甜菜糖情况

甜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2020/2021榨季全国甜菜糖产量153.26万吨,其中内蒙古占58.33%,新疆占37.59%。由于甜菜糖压榨成本高于甘蔗糖,甜菜种植对土地损坏严重,且种植技术有待提高,预计我国后期甜菜糖的增产空间有限。

(2)甜菜糖对定价体系的影响

目前新疆和内蒙古实行订单农业模式,订单农业极大削弱了两地政府在国产糖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强化了糖企在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内蒙古和新疆甜菜糖产量占全国的91%,随着甜菜糖的稳定增产,内蒙古、新疆制糖企业在国产糖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必将逐渐增强,但由于甜菜糖的增产极限仍不足以达到云南甘蔗糖产量,其影响力仍相对有限。

3.淀粉糖对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

(1)淀粉糖情况

淀粉糖主要是玉米深加工产品,因其甜味柔和、易加工等特性,成为白糖的补充。21世纪以来,我国淀粉糖产量从2000年的100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近1200万吨。考虑到市场化后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玉米库存继续降低、淀粉糖工业产能过剩严重,未来淀粉糖增产空间有限。

(2)淀粉糖对定价体系的影响

一方面,淀粉糖与白糖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当国内糖价高企时,淀粉糖消费量呈较明显的增长趋势;糖价位于低点时,淀粉糖的消费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淀粉糖不能完全替代白糖。淀粉糖甜度较低、口感欠佳,只在某些领域可以实现相互替代。此外,目前国内果葡糖浆市场需求旺盛,可乐、饮料等需求正处于爆发状态,原料玉米价格连续走强,成本不断攀升下支撑上游厂家价格提涨明显,目前替代品价差处于历史低位。由此,我们认为淀粉糖与白糖微弱的替代关系不足以影响白糖的定价体系。

4.白糖期货对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

白糖期货对白糖定价体系的影响可通过两个指标体现:一是相关性。白糖期现货引导关系虽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多数年份均呈现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二是期价贡献率。白糖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率在多数年份均超过50%,平均贡献率达到了54.81%。因此,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整体而言,目前白糖期货价格能够较稳定地引导现货价格,并且在白糖价格发现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期货价格能反映真实的白糖价格,适于作为国内贸易和结算的依据,已经引领白糖定价体系从以现货价格为中心转向了期货价格主导。

(三)我国白糖定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1.白糖定价市场化

我国白糖定价体系从政府对白糖价格的全面调控到对糖料价格的专项调控,从五大糖料主产区的政府调控到仅剩广西地方政府一家调控,是一个逐步展开的市场化过程。

2.定价主体多元化

在政府逐渐退出的同时,随着甘蔗糖产量的提高、甜菜糖的稳定产出和原糖进口的持续存在,我国白糖定价体系已经从此前广西价格决定全国价格的格局中突围而出,未来白糖定价体系将形成广西云南、山东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三片区域制糖企业共同参与定价的良性、稳定产业格局,甘蔗制糖企业、甜菜制糖企业、原糖加工企业之间的定价主体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

3.期货价格引导化

随着白糖定价市场化以及白糖期货规则制度体系的逐渐完善,白糖期货的功能发挥必将日趋成熟,未来,白糖期货价格将长期稳定引导现货价格,白糖期货对价格发现的贡献率也将稳步提升,期货价格将日益在白糖定价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02

定价体系变化对白糖现货市场的影响

(一)白糖价格波动更为复杂和频繁

白糖一直是波动较为剧烈的大宗商品。随着白糖定价体系的市场化,原本相对稳定的糖料价格将处于频繁振荡状态。由于糖料成本占白糖生产成本的70%以上,糖料价格的频繁振荡必然带动白糖价格同步大幅波动。此外,随着白糖定价主体的多元化,原本对白糖价格影响较小的甜菜糖、加工糖因素,都将引发白糖价格波幅加大。

(二)政府定价与糖料价格市场化的矛盾更为突出

糖料价格市场化是白糖定价市场化的直观表现。这种市场化趋势既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的大背景,又符合白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方向,既不可阻挡,又无法回头。

政府定价建立在既往价格数据基础之上,难以准确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容易脱离产业实际情况,已无法适应糖料价格市场化趋势下白糖价格的复杂、频繁波动。此外,政府定价直接推高地区的糖料成本,不利于区域白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阻滞我国白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定价能力提升的步伐。事实表明,白糖产业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积极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需要按照国家要求,转变职能,回归宏观调控本位。

(三)白糖定价更为客观、有效

一方面,取消糖料政府定价,将定价权归还市场,可以准确反映糖料的供求状况,保证糖料成本价格的客观性,从而为白糖出厂价格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定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白糖出厂价格全面、充分反映定价体系各方利益,有助于保证白糖出厂价的有效性。

同时,期货市场通过吸引更多白糖产业客户参与交易,集中更为大量的白糖供求信息,将市场信息和预期汇聚于期货交易平台。白糖期货价格能真实地反映供求状况及价格变动趋势,对白糖现货参与者提供预期和信号,进而促进白糖定价更为客观、有效。

(四)影响糖农收入稳定性、增加制糖企业风险

频繁的价格波动,使糖农从稳定收入状态转变为或盈利或亏损的不确定状态,可能降低糖农的种植积极性。对于制糖企业而言,糖料价格的频繁大幅波动会使其成本收益处于持续变动中,导致其无法准确预期未来价格走势,难以妥善安排企业未来生产。

03

定价体系变化对白糖期货市场的影响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交易规模稳步扩大,价格影响力逐步增强,功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随着白糖定价体系变化,期货市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一)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善

定价体系变化,有利于促进白糖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善。首先,糖料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了白糖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有利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定价主体多元化,使各个主体都有机会参与到白糖定价体系中,促进白糖市场的正常竞争,提高白糖期货价格发现的有效性。最后,面对白糖价格的频繁大幅波动,各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定价体系变化还可以进一步理顺白糖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关系。

(二)期货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

期货市场是快速反映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晴雨表”,面对多元化定价体系,甜菜糖及加工糖相关主体的利益均需列入考虑。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阶段性联动增强,全球基本面、国内进口政策变化等因素均会引起白糖价格的频繁大幅波动。这些诸多不确定性都增加了白糖期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三)对期货交易所品种维护提出更高要求

糖料的多元化,造成期货交割仓单注册阶段性的多元化,带来了期货基准价的飘移,降低了发现价格的效率。一是随着内蒙古甜菜糖的崛起,甜菜糖仓单大量增加。二是加工成品糖注册仓单数量明显增加,低价进口糖对我国白糖现货市场的冲击较大范围蔓延至期货市场。这种趋势的延续,会削弱价格发现的有效性,从而对期货交易所在品种维护中提高发现价格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04

期货交易所进一步服务白糖产业的应对举措

(一)引导用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

目前,参与套期保值的白糖产业客户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下游用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比例较低,不利于白糖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充分发挥。

面对白糖定价体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交易所应研究推动用糖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可行方案,推广基差贸易,探索形成双方互利共赢的方式方法,促进建立套期保值多空双方兼具的稳定结构。

(二)坚决抑制过度投机

由于价格市场化方向和定价主体多元化趋势,结合价格波动的历史特点,白糖在牛市周期中容易引起资金关注,市场面临过度投机风险。

交易所可从提高白糖期货的风险控制要求出发,参照苹果期货和红枣期货的做法,在相关风险控制制度中提出更高要求,并据此加强对白糖期货运行的监测监控。

(三)动态调整交割库升贴水

随着内蒙古甜菜糖的持续发力,我国甜菜糖占白糖总产量的比例在近四个榨季不断上升,目前占比已达14.38%的历史高位。同时,随着配额外进口糖三年保障措施关税的结束,进口糖数量继续增加,山东、辽宁、河北的加工糖数量还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为合理平衡白糖价格,在前期已重点围绕加工糖调整交割库升贴水基础上,下一步需要综合考虑来源成本等因素,重点围绕甜菜糖情况调整交割库升贴水标准,同时进一步适时调整加工糖地区的交割库升贴水标准,合理解决甜菜糖、加工糖因升贴水设置而可能重新出现的升水优势。

(四)深化现货市场化改革

广西2019年发布文件推动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拟采取与其他主产区相同的订单农业形式。然而,目前的订单农业形式仍由政府强制要求价格,且订单合同一次签三年,制糖企业也默契地遵循着此前的蔗区管理模式,没有完全摆脱政府定价。

为顺利深化白糖市场化改革,有必要及时评估改革成效,综合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充分借鉴前期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玉米“市场收购价+补贴”改革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适用于白糖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和途径,推进白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五)强化期货知识普及工作

目前交易所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对现有会员的培训上,对国家决策机构的主动性的期货知识普及工作较少涉及,可由证监会组织或交易所自行拓展对相关部委开展期货知识普及。同时,交易所可积极配合证监会将期货教育逐步落实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在组建优秀师资队伍、创新证券期货知识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过程中提供支持。

(六)协助提升白糖国际竞争力

交易所要积极发挥期货的引导作用,协助提升我国白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定价能力,使白糖期货价格在国际定价体系中成为定价基准。一方面,对精制、优级白砂糖设置升水,鼓励制糖企业更多生产符合国际白糖标准的产品;另一方面,顺应广西提出的推动糖业实施“两步法”生产的目标,适时推出原糖期货,实现期货合约的国际接轨。

国内白糖价格涨价的原因

客观原因:

1、食糖消费逐步上升,而白糖产量却连续三年减产,供不应求是造成白糖上涨的主要原因;

2、甘蔗主产区自然条件不好,主要是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土地贫瘠,水利设施不全,抗自然灭害能力差,这几年气候异常,造成总是减产;

3、白糖涨价的利润绝大部分都被糖厂和中间商掠夺走了,农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点,所以虽然糖价爆涨(四年上涨了三倍),可是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并不高;

4、虽然国外糖价有所上涨,但目前也仅仅维持在4000多元,但国家却限制进口,并征收高额的关税和增值税什么的,这样即使你正规渠道进口过来,也没多少利润的;

5、目前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人力、化肥、农药等等全部在涨,使甘蔗生产成本上涨;

6、不要说什么新兴能源,在现在糖价高企的情况下,巴西等国不会傻呼呼的拿糖去生产酒精的,哪是在食糖在1000元人民币/吨时他们被迫的选择。

人为因素:

1、人为炒作的气氛特别浓郁,国内糖产量仅1100万吨不到,期货市场上每吨的保证金为1000元左右,理论上在期货市场上只要100亿人民币,就可以买下全国的糖,可是目前沉淀在期货市场上的钱有几百亿;

2、国家莫名其妙的高税收和所谓的配额制,表面上是保护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其实是在纵 容 犯 罪,食糖是食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全国食糖的90%都进入了食品加工行业,食糖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国内CPI高涨,最后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和政府的威信,总是出台莫名其妙的经济政策,一个莫名其妙的正府。

用供求原理图分析为什么油价上涨糖价就会上涨

分析如下:

1、原油作为商品之王,其价格波动将影响汽油价格,从而传导到乙醇价格,最终影响糖价。

2、巴西乙醇价格与原油价格高度正相关,这就导致了糖厂追逐利润的时候会关注原油与糖价的相互关系。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