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来历
理解地名的来历,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特征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地名的来历。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北京位于中国的北部,是国家的首都。"北京"一词的意思是"北方的京城"。这个名字始于元代,当时的皇帝为了体现城市的重要性,赋予了它这个含义深重的名字。直到今天,北京仍然是中国的文化、政治和教育中心。
再说说四川。这个名字源于清代,因为在那个时候,当地分设了四个巡抚,分别在成都、延安、安顺、重庆,所以得名四川。四川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四川路”,也因为它地处长江上游四个主要河流的川谷之间。
同样,广东的名字也有其历史渊源。广东位于中国最南部,"广东"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广大的东方"。这个名字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皇帝为了表达对南方地区的赞美和希望,特意给这个地方起了这个名字。
除了以上这些大的省份或城市,我们的很多县城、小镇、村落的名字,也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例如河南的偃师市,它得名于商朝的伟大政治家、改革家——仲舒,称号偃师,故地保有此名。山东的曲阜市,则是孔子的故乡,"阜"意为城,"曲阜"表示诚挚的敬意,类似于“尊城”。
以上只是中国广阔地域内众多地名的一部分,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城市乡镇,他们的名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了解地名的来历是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特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找寻民族根源,增进对祖国深度了解的宝贵途径。
地名的来历:江西
江西省的名字,并非如同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这些省份一样,是由江河湖海等地理方位来命名的。 自汉至隋,被称为“江西”的其实并非现在的江西。因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转向斜流,北下南京、浦口,故有江东、江西之称。唐朝以前的“江西”,实指长江北岸,即今江苏六合及安徽庐江一带。
汉朝,汉高帝 初年,设 豫章郡 (赣江原称 豫章江 ),此为江西最早的行政区域建制。 汉武帝 时划全国为13个 监察区 ,称13部州,江西属 扬州刺史部 。
唐朝,唐太宗贞观 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 江南道 。 唐玄宗开元 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 江南西道 。 其疆域与今“江西省”相当。史家为省略纪事,常将“江南西道”简写为“江西”。
宋,天禧四年(1020年),将“道”改为“路”,江南分为东、西两路。金陵(今南京)、豫章(今南昌),俱在江南,然而对豫章而言,金陵居江南之东,豫章居江南之西,江西全省为江南西路。
元朝 , 开始确立 行中书省 制度。设 江西行省。
明朝,沿袭元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 ,地域基本等同如今的江西省区。
清朝 , 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江西省” 名称正式使用。
江西省简称“赣”,有几种说法: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跟江西境内 最重要的河流——由南至北贯穿全境的赣江 有关,选择“赣”作为简称具有代表性。
地名的来历:广东
广东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大省,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珠江三角洲正处于广东境内。如今,“珠三角”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正携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广东因宋朝的广南东路而得名。“广”指广信(今广西梧州万秀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粤国,完成南中国归汉的统一大业,置广信县,属苍梧郡,意即“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广信也成为了岭南的首府。
唐初 设岭南道,后分为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道治设在广州。
宋朝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县三级,在岭南设广南路,后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治所在广州,广南西路治所在桂林,现今的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此时称为“广东行省”。
清朝 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朝时期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人对南方沿海一带的众多部族,常统称为“越”,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这些越族部落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南越地区,秦末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先秦古籍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后来,“越”与“粤”区分,“越”指吴越,即浙江一代,“粤”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新中国成立后对各省进行简称命名时,广东也选用了更具历史意义的“粤”字作为简称。
兰州地名的由来?
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命名为兰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在皋兰山脚下将金城郡改命为兰州,置总管府,历史上从此有了兰州这个名称。后来虽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兰州的皋兰山,名称则是来源于2000多年前游牧在黄河岸边的匈奴人。皋兰山匈奴语译为河边的大山。大山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形若蟠龙,高厚蜿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兰州城),延袤二十余里。兰州因这座高大的皋兰山而得名,皋兰山也成了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
扩展资料:
兰州的曾用地名及其由来
1、最早的地名是榆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榆中,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沿黄河筑城所建之县四十四县之一,属陇西郡。这是兰州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地名。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上,居黄河上游,山大沟深,地形结构复杂多样,历史上是一座边关城市。早在二、三十万前,就有先民生活在这里,从秦朝到明清,一直处于民族大融合的漫长过程,特别是汉朝、明朝的军屯耕和元朝。
2、金城
关于金城的来历大概有三种:其一,掘地得金之说,传说当初人们筑城时掘地得金,故有金城之说;其二,地势险要之说,金城自古为战略要地,是通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咽喉,人们由地势险要固若金汤之意取名“金城”;其三,兰州在长安西面,从五行方位来说,西方属金,所以命名金城。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兰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皋兰山
济南地名的来历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城)。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扩展资料: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济南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在济南成功举办,标志着这项世界盛会创办一个多世纪后首次走进亚洲。
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 、2017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济南开幕 ? 。
以上内容就是易趣百科为大家带来地名的来历的全部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易趣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