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获得的,但如何在观察过程中获取知识呢?又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一、观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小学生个体的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以充分激发其进行观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十位数的加减法”时有很多同学都觉得十位数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取“找”“读”等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分析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操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还比较弱,对事物的数量关系的观察能力也较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以小组为单位对孩子进行观察训练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还让他们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加法算式的过程中会遇到两个加法的加减法算式加减后都加减到1以内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出两个加减算式各自都有什么特征。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加减计算法则的理解自己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在学习0的加减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与2的关系并计算0的加减计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2与3关系得到1减去2后2位数分别是多少? 三、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将学过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例如,在学习“两位数有关的两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几”时我会让学生将两位数有关的两个数相减后得到了几位数。在学习“三位数与两位数有关的两个数相减后得到了几个数”时我会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归纳,将概念整理为方程或不等式来求解。 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有所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获取的,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习知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与生活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发现知识的意义并且积极地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