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近两年已经明显步入快速增长期。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市场渗透率13.4%,个别月份甚至已提前达到20%节点。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这一“领跑者”的优势,并不仅体现在销量和技术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进入完全市场化阶段,整个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愈发重要,重点是关于消费者对车辆保养意识的主动提升和维护需求满足的刚性环节,基于此,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汽车智能服务联会牵头,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保研、清华大学的相关领导和业界专家,集结业内各产业链环节的头部企业,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零跑、合众、北汽蓝谷、奇瑞、威马、一汽丰田、广汽埃安、小鹏、奇点、鸿日、德师傅、北京真功夫、上海英齐、大陆救援等近30家行业机构和专家,共同参与编写了《小型纯电动汽车保养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由一个主文件和四个附录文件构成,主文件共分7章节内容,从保养服务的基本要求、作业安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小型新能源汽车保养的各个环节及技术要求作出了详尽解释与规定。
标准的出台是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小型车基于其高性价比、不断精品化的产品形态以及广泛的使用场景和市场受众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哑铃型的车型分部中占比超过40%,这就需要在配套设施、行业规范、市场引导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但是对于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无论是体系化的范还是制度化的监管,都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万福军指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方面,标准化研究院也在持续跟踪,并且是重点研究领域。而工信汽研院敏锐把握到这一时机,开创性地为产业链的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首先,标准的导入有助于小型纯电动汽车服务体系的完备。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作为小型纯电品牌的“国货之光”和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在服务体系搭建上亦先行一步。据其售后服务部负责人耿黄政介绍,当其产品推出时就以模块化使用需求为划分标准制定了保养项目,并在全国2000多家服务站率先施行。
耿黄政指出,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战略产业,五菱宏光mini EV在小型电动汽车领域占了接近50%的市场份额,作为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必须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产品和保障性规则方面都领先走在前面。
事实上,德师傅创始人兼CEO、汽车智能服务联会理事张久鹏也坦言,小型纯电动汽车与中大型纯电动汽车的服务差距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保有量和销量;二是厂家自身对于产品服务标准的建立;三是客群发展的需求趋势。换言之,就是小型车刚进入高增速后续配套跟不上、客群需求维度相对单一以及大部分厂家预算成本有限难以兼顾。而五菱宏光MINIEV率先发力全产业链,尤其在后市场方面加大成本投入,为小型车的规范化道路开启先河,其两年沉淀的保养经验,为此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北京真功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盖方也表示,随着标准的推行,希望更多内容被纳入标准化体系中,如辅助驾驶的传感器校验等。通过标准提供的平台保障服务能力,同时将理念和服务方式更加深入化。
其次,标准的导入能够推动小型纯电汽车领域进一步沉淀数据。由于其使用特性、空间局限,在动力电池的尺寸型号、电池容量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大型新能源车共轨。最重要的是,目前小型纯电汽车普遍没有用于监测电池运行数据的后台监控系统,电池生产者只能被动接收电池损耗状态。对此,天津力神电池售后部经理刘启龙而言,标准的实施更像是一种逆行的助推:通过增强消费者对车辆、电池的主动保养意识,“帮助我们规律性跟踪和搜集电池使用状况,实现对一套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一个监管。”
再次,标准的制定实施,也是市场教育的重要过程。通过规范宣传,不断激活消费者的保养意识,促进客群科学用车,与生产方、服务方形成良好互动,既有市场推动作用又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
最重要的,此次标准作为团体标准来颁布,也是一种全新尝试。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迅速的,则势必会带来法规、制度及标准约束等方面的缺失;而一套国家标准的制定和补完是复杂而漫长的,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科学、不适用情况。此次标准的修订,以团体标准的方式推出,请从业者共同参与,着力于新兴出现的小型新能源车细分市场,可以形成快速响应,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对成熟后可以上升为行业标准进而采纳为国家标准。“标准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制定者,这也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万福军这样评价道。
这不仅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尚属首次,更在国际新能源市场上率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出海,从销量方面已经建立相当的影响力。而标准的实施,将从质量和服务体系方面发力一同输出,进一步缩小国内汽车厂商与国外车企的代差,全方位提升品牌的透明度和竞争力,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里,从“维度全面”的层面再添一个领先的亮点。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汽车智能服务联会秘书长张砼指出,这将助推国内车企进一步确立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协助车企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整个标准的制定,编委会30多位业内专家、资深从业者结合自身经验,深入走访实地调研,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轮次研讨,历时数月,最终集合各方意见落稿。
标准的出台,为行业和产业的规范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形成了比较透明的保养服务模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从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汽车企业,消费者达成共识。
同时,对小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方、动力电池商、零部件供应方等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也对新能源汽车服务方提供了标准参照和服务模型,避免了先无序发展后费力封堵的积重难返的市场局面,为小型新能源汽车这一细分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秩序基础。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万福军研究员也一再强调了一套标准落地必经的复杂与曲折。标准的出台,只是开始,在施行过程中,编委会成员也将不断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及时对相关条规做出适应性调整,不断迭代、补完,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的发展。当可行性被充分验证后,即可扩展至全电动车领域,凸显我国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生态化特征,推动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规范化、体系化进程,真正在全球市场站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