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
郭嘉是曹操前期最为倚重的军师,诸葛亮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军师,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两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元207年,郭嘉病逝于曹操征讨乌桓途中,同样是这一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郭嘉病逝,诸葛亮才出山,因此三国江湖上一直盛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换句话说,如果郭嘉没有在公元207年病逝,是不是诸葛亮便不会出山呢?难道诸葛亮怕了郭嘉不成?郭嘉和诸葛亮究竟谁更厉害呢?
有人说,郭嘉比诸葛亮厉害,理由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后,曾说了九个字,这九个字给出了答案。
曹操在赤壁,碰到了孙刘联军。如果是陆地上作战,孙刘联军没有任何赢的希望,然而江东有长江天险,双方展开水战。曹军大多数北方士兵,在大船上站立不稳,水土不服,因此将战船首尾相连,士兵在船上可以骑马,来去自如。
殊不知曹操中了庞统的计策,周瑜和诸葛亮采用火攻,火烧曹营,曹操遭遇人生之中最大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他在摆脱追兵后,仰天长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的意思是,如果郭嘉还活着,他一定不会遭遇此等惨败,言外之意便是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实则不然,根据郭嘉和诸葛亮两人的战略,可知两人不在同一级别,诸葛亮比郭嘉厉害。
郭嘉的著名论断是《十胜十败》
当时,袁绍是北方最大的地方军阀,曹操实力和袁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郭嘉为了给曹操信心,于是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断,具体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这十个方面。在郭嘉的眼中,曹操在这十方面要胜过曹操,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主公,而袁绍处处是缺点,不足,刚愎自用。这可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曹操虽然比袁绍优秀,更能成就大事,但袁绍不可能一无是处。因此,郭嘉很可能夸大曹操,一则为了鼓舞曹军的士气,增强曹操的必胜信心,二则表达了他心目中明君的期许。
虽然曹操最终击败袁绍,一举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他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内(许攸从袁绍阵营叛投到曹营),和郭嘉的《十胜十败》战略决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诸葛亮的著名论断《隆中对》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情况非常糟糕,和曹操的作战中,屡战屡败,他一无兵,二无粮,不得不依附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出山后,给主公刘备分析了当下天下形势,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
《隆中对》大概战略是,刘备先取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再伺机夺取益州,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
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构想,联合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趁机夺取荆南四郡,同时向孙权手里借来南郡。此时,刘备拥有一定的军队,应刘璋之邀,进入益州,占据益州,此时,刘备实现了横跨荆州、益州的战略目的。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称汉中王,势力达到巅峰时期,初步实现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决策。
通过对比郭嘉的《十胜十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可知郭嘉的战略决策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操作性,曹操能够击败袁绍,纯属运气好。但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却具有实际操作性,刘备也正是靠着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指导,才扭转屡战屡败的颓势,一步步走向胜利,称汉中王,最后称帝,建立蜀汉。
结语
通过对比郭嘉和诸葛亮两人的代表性战略决策,郭嘉的《十胜十败》只是给曹操必胜的信心,但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操作性,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但具有实际操作性,而且还成功了,刘备建立蜀汉,和魏国、吴国三分天下。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先生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害怕郭嘉,才在郭嘉死后出山,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郭嘉和诸葛亮两人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同一级别,诸葛亮比郭嘉厉害多了。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是为什么呢?
郭嘉死于公元207年,诸葛亮公元208年出山辅佐刘备;因此流传下来一句话——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究竟是一个巧合?还是刻意的选择?
郭嘉,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郭嘉刚开始是去投奔袁绍,但是不得重用,赋闲了六年。
后来,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让荀彧帮忙推荐一位能顶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郭嘉最擅长的是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这也是《军师联盟》中为何郭嘉是曹操麾下的谍报头子的原因吧)。
对于刘备,曹操麾下谋士各有所见,如程昱就觉得刘备是一个不甘雌伏的枭雄,建议曹操应该把一切危险都扼杀在摇篮中;但是郭嘉却觉得,刘备是一个有威胁的人,但是却不能杀掉,从全局考虑,建议曹操终身软禁刘备。
但是后来还是被刘备给逃了;不过曹操一直在压制着刘备的发展,至少在郭嘉还在世时,刘备最多也就是龟缩在新野城,被荆州刺史刘表所“保护”;直到郭嘉死后,刘备才“三顾茅庐”寻得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出山后,给刘备规划了先夺荆州后取益州,并全力辅佐刘备;得到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如鱼得水一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终成一番霸业。
但是没想到,郭嘉死后,曹魏竟然出现了一个司马懿,这也是命数使然。
为啥说郭嘉不死诸葛亮就不会出山呢?
郭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民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叫?郭嘉不死,诸葛亮不出?,说的好像是郭嘉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郭嘉死了诸葛亮才能出来,实际上并非如此。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诸葛亮的才能一点也不在郭嘉之下,但是郭嘉死后,刘备才邀请诸葛亮出山,这个时间节点就形成了先后顺序,郭嘉刚死,诸葛亮就出山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说法,但是诸葛亮的才能,并不是在郭嘉之下的。
一、郭嘉年轻时候就隐居了。郭嘉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才能显著,而且非常有远见。汉朝末年,郭嘉就预测到天下形势即将大乱,于是郭嘉就开始隐居了。所谓的真正的隐士并不是完全的不关心天下大事,而是天下大事都掌握在自己的心中,郭嘉也是这么一个人。郭嘉虽然表面上在隐居,但是实际上,结交的好友很多,掌握着天下的大局,这也在侧面上为自己的出山提供了准备。
二、郭嘉投奔袁绍。21岁的时候,郭嘉看到袁绍已经掌握了权势,而且袁绍这个人正在招贤纳士,于是郭嘉就准备出山,投奔袁绍,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负。但是这场投奔并没有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袁绍是一个比较武断的人,虽然喜欢谋划,但是却不果断,这跟郭嘉的思想就有了冲突,于是郭嘉又回去过了隐居的生活。
三、郭嘉投奔曹操。曹操是一个比较爱才的人,郭嘉经过荀彧的介绍认识了曹操,曹操也非常认可郭嘉的才华,于是在曹操那里得到了重用。先后帮助曹操消灭吕布,刘备,征讨袁绍,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11年之后,郭嘉因病去世。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为何郭嘉不死,诸葛亮不敢出山?
因为戏志才死了,郭嘉才敢出山的。最完整的说法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戏志才、郭嘉、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比较牛的谋士,他们三个从未有过任何的交集,他们的出山顺序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都是自己在找机会出山的。
戏志才是曹操创业初期的一个谋士,曹操十分重用。在《三国演义》里对戏志才并没有过多的介绍,而是一笔带过。而实际上曹操创业初期,戏志才的贡献是不小的,遗憾的是戏志才英年早逝。
戏志才死了,曹操身边就缺乏一个能力较强的谋士,荀彧发现曹操的难处,就主动推荐郭嘉。郭嘉因为在袁绍那里不爽,看到好友的举荐信,便来到了曹操身边,就这样郭嘉凭借自己的超强的能力代替了戏志才的位置,成为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这样来看郭嘉和戏志才是没有任何的交集,郭嘉更不是因为戏志才的死而出山的。郭嘉早就出山了,只是在袁绍身边,不被江湖人所知而已。
我们再看诸葛亮,诸葛亮是通过徐庶的举荐被刘备所知,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诸葛亮和郭嘉是没有半点交集的,一个在曹操身边,一个在刘备的身边。
在古代通讯信息如此不便的情况下,诸葛亮好像是很难知道郭嘉到底死没死,难道自己一定要等到郭嘉死了,才出山工作吗?诸葛亮是一直在等待刘备,而不是郭嘉去世。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是后人根据他们出山的顺序而给下的定论,这是不对的,是缺乏依据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谁有能力谁就主宰天下。
三国时,为什么有“郭嘉不死,诸葛亮不出山”的说法?
在三国时期,郭嘉和诸葛亮都是十分有名的谋士。而且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郭嘉不死,诸葛亮不出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郭嘉在才能上应该要强于诸葛亮,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说法。可事实确是这样吗?这一说法又是如何得来的?笔者就为大家解释下。
后世对于郭嘉的评价都十分之高,称他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许多书上的记载也是对他的才华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郭嘉在未效力于曹操之前,一直隐居。直到遇到了曹操,他的才能才得以施展。当然,曹操也是爱惜人才的人,不然郭嘉也不会在其手下效力多年。可以这么说,郭嘉帮助了曹操顺利地统一了北方,功劳十分之大。
但是十分凑巧的是,就在郭嘉去世的那年,诸葛亮便出山为刘备效力。这便是“郭嘉不死,诸葛亮不出山”这一说法的由来。其实,诸葛亮的才能并不比郭嘉差,他的军事、政治成就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既然说郭嘉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那么诸葛亮就是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诸葛亮辅佐刘备,并使刘备能与曹操为之抗衡,其能力就不用多说,自然不会比郭嘉差。
世人之所以这么说,大多数的原因应该是郭嘉去世的时间与诸葛亮出山的时间刚好重合,这才有了这一说法。两人的才华都无可置否,我们也无法评价其高低。这一说法估计也是世人依这一事件延伸而来,并无太大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