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支原体肺炎患者咋用药(科普小知识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内容简介))

2024-08-29 08:51:35 趣味生活 bianji01

 

​支原体肺炎患者咋用药

支原体肺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处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支原体肺炎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原则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为主。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病例。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也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但副作用较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在餐后服用抗生素,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具体用药时间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建议进行安排。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者慎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胎儿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牙齿和骨骼发育受阻,儿童慎用。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应注意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换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科普小知识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内容简介)

1.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内容简介

第一模块 微生物检验基础 项目一 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概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 四、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五、微生物检验的任务和意义 六、微生物检验的对象 七、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 八、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微生物的命名及分类 项目二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酵母菌 四、霉菌 五、病毒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小布商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微生物的奠基人——巴斯德 项目三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的营养 二、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的代谢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抗生素的滥用及食品安全 第二模块 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的急救 项目四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培养基的分类 二、选用或设计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任务4 1配制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思考题】 项目五 消毒灭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消毒灭菌的有关概念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任务5 1干热灭菌技术及玻璃器皿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2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及培养基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3无菌室的消毒处理及超净台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5 4液体过滤除菌 【思考题】 项目六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接种技术 二、分离纯化技术 任务6 1微生物的接种 【思考题】 任务6 2微生物纯种的分离培养及菌落 特征观察 【思考题】 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显微技术 二、染色技术 任务7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7 2细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 【思考题】 任务7 3酵母菌、霉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 观察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显微镜 项目八 微生物的计数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胞数量的测定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8 1显微镜直接计数 【思考题】 任务8 2平板菌落计数 【思考题】 项目九 菌种保藏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二、菌种保藏方法 任务9 1实验室常用简易菌种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2菌种的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3菌种的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思考题】 项目十 血清学检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抗原、抗体及血清学反应 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血清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阅读小知识:单克隆抗体及 生物导弹 第三模块 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 项目十一 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 二、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任务11 1对某一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的撰写 【思考题】 项目十二 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食品检样的采集与制备 三、食品检样的保存及送检 四、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五、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技术 六、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技术 七、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任务12 1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2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3酸乳中乳酸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4食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5纸片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 葡萄球菌 【思考题】 项目十三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化妆品的卫生学检验标准 三、化妆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四、化妆品的卫生细菌检验 任务13 1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检测 【思考题】 项目十四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药品无菌检查法 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任务14 10?9%氯化钠注射剂的无菌 检验 【思考题】 任务14 2咳嗽糖浆中细菌总数、霉菌及 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项目十五 环境的微生物学检测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空气洁净度的微生物检测 二、水质的微生物学检验 三、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15 1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总 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5 2发酵车间空气中微生物的 测定 【思考题】 任务15 3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思考题】 附录 附录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及 洗涤 附录2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4 食品生产相关产品的国家卫生 标准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微生物限度标准 附录6 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87)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我国已全面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国际、国内贸易迅猛发展,商品贸易快速增加。

在产品的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及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商品质量检验、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高专商品质量检验专业正是为适应这一新。

2.微生物常识

微生物的定义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1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

2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编辑本段]微生物的类群 种类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 2 放线菌 (1)定义:一类主要成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的,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3)形态构造: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可以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孢子) (4)繁殖: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彩色干粉 3 病毒 (1) 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2)结构:蛋白质衣壳以及核酸(核酸为DNA或RNA) (3)大小:一般直径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径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径为28nm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动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并利用会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及原料快速复制增值。在非寄生状态时呈结晶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以 噬菌体为例: 吸附→DNA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编辑本段]微生物的特点 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 水和无机盐 2 碳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 3氮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4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 根据碳源和能源分类: 5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

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

3.微生物检测

霉菌和酵母计数操作细则1 设备和材料 1。

1 温箱:25~28℃。 1。

2 振荡器。 1。

3 天平。 1。

4 显微镜。 1。

5 玻塞三角瓶:300mL。 1。

6 试管:15mm*150mm。 1。

7 平皿:直径9cm。 1。

8 吸管:1mL及10mL。 1。

9 酒精灯。 1。

10 载物玻片。 1。

11 盖玻片。 1。

12 广口瓶。 1。

13 牛皮纸袋:121℃灭菌20min。 1。

14 金属勺、刀等。 1。

15 试管架。 1。

16 接种针。 1。

17 橡皮 *** 。 2 培养基和试剂 2。

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附加抗菌素,按GB 4789。 28中4。

79规定。 2。

2 孟加拉红培养基:按GB 4789。28中4。

81规定。 2。

3 灭菌蒸馏水。 2。

4 乙醇。 3 操作步骤 3。

1 采样:取样时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刀或勺等。

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

粮食(包括粮库贮粮,粮店或家庭小量存粮)样品的采集,可根据粮囤或粮垛的大小和类型,分层定点取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分层随机采取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g左右送检。 小量存粮可使用金属小勺采取上、中、下各部位的混合样品。

谷物加工制品(包括熟饭、糕点、面包等)、发酵食品、乳及乳制品以及其他液体食品,用灭菌工具采集可疑霉变食品250g,装入灭菌容器内送检。 3。

2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或25mL),放人含有225mL灭菌水的玻塞三角瓶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释液。 3。

3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试管中,另用带橡皮 *** 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 3。

4 取1mL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mL灭菌吸管吹吸5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3。

5 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左右的培养基注入平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温箱中,3d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5d。 3。

6 计算方法:通常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同稀释度的2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或毫升)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数。 3。

7 报告:每克(或毫升)食品所含霉菌和酵母数以个/g(个/mL)表示。

4.微生物检测或鉴定技术或方法有哪些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见高中生物选系1《生物技术实践》图2-8)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或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

选择培养基,顾名思义其作用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使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培养出可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PH调至酸性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抑制细菌的生命活动)等。

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5.微生物食品检测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Easy TestTMEasyTestTM测试片利用了特异性酶与特异性显色底物反应的原理,使目标菌与非目标菌呈现可明显区别的不同特异性颜色;EasyTestTM测试片的培养载体采用了无纺布和水溶性营养底物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快速吸收测试液,使微生物自动均匀分布于无纺布上,为测试液和营养底物创造了一个固定的混合区域;EasyTestTM测试片为一次性即用产品,操作简便、无需耗费大量人力配制培养基和高压灭菌、后续废弃物的处理工作简单、环保,并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非常适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和环境卫生监测。

试验方法选取100份食品样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蔬菜、豆制品、水果、油炸食品、面点、饮料、水产品、速冻食品和调味品,以国家标准方法GB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检测依据,采用EasyTestTM测试片、3MPetrifilmTM测试片和国标的传统培养基法分别测定各个样品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和大肠菌群数,再将EasyTestTM测试片的结果分别与3MPetrifilmTM测试片和国家标准中的传统培养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根据相关性判断EasyTestTM测试片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结果分析菌落总数试验EasyTestTM菌落总数测试片以TTC(氯化三苯四氮唑,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为显色物质,TTC接受微生物呼吸链产生的氢后可形成非水溶性的红色三苯甲脂,红色三苯甲脂经微生物作用会在EasyTestTM测试片的无纺布上形成红色点状物(EasyTestTM测试片上的菌落分布情况见图3),通过计数红点,即可获得菌落总数。

EasyTest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培养条件为36±1℃,48±3h。

6.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是怎样的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学诊断 (检测及鉴定病原菌);检测病原菌成分(抗原和核酸),以及检测患 者血中特异性抗体。

①细菌学诊断:包括直接镜检、细菌染色检查 法、分离与培养。细菌染色检查法主要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和荧 光染色后光镜检查。

但很多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缺乏明显特征,仅凭 形态学不能做确切的诊断。②检测病原菌成分:包括抗原检测及核酸 检测。

a.抗原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玻片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间接 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对流免疫试验、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 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等。这些试验特异、敏感、简便,即使是在采集样品前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对细菌的培养不易成功,但细菌的抗原仍 能被检测出来。

b.核酸检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③抗体的检测,即血清学检测。常用的血清学 试验包括玻片或试管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冷凝集试验等,可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加以选择。

7.食品微生物检测检什么

食品中的微生物按照其对人类有无危害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益菌;例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可用来酿造美酒或腌制咸菜;另一类是有害菌,例如大肠菌群及其他肠道性致病菌,它们会引起食物中毒或引发传染病。 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内容比较多。

其中,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一般是以单位(g、ml)食品中细菌的个数来计,常用菌落总数来表示。

利用菌落总数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预测食品的保藏期。大肠菌群是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它一般直接或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粪便。

食品中如检出大肠菌群,就表示食品曾受到污染。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食品的卫生指标,绝大部分食品都需要检验这两个指标是否合格。

其中,菌落总数培养时间是48小时,大肠菌群的检测时间也在24到72小时之间。按照国标要求,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食品企业出厂时必须检验的项目。

除卫生指标之外,食品中还需检验是否含有致病菌(致病菌不得检出),包括霉菌和酵母菌以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致病菌的种类很多,并非所有食品所检致病菌都相同,常检的致病菌有沙门、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当然,根据产品的类别不同,检测项目也存在差别,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和原材料等所属的卫生标准来确定检测的项目。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