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板桥的小故事1、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一纸“难得糊涂”,使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享誉天下,也道出了其一生处事为人的宗旨。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二甲88 名),曾任山东范县、维县知县,在任时帮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因得罪豪绅被免职。在民间流传的他戏弄豪强、贪官的故事很多。郑板桥作官前后均居杨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能诗文,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当时江苏扬州有八位代表画家,其书画能不拘前人陈规,独具风格,画风有和所谓“正统”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称他们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即为其中一怪。
2、六世同堂进士之家: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有位进士叫谢启祚,广东人,九十八岁时参加第一次乡试,直至乾隆51年才中举。在鹿鸣宴上,谢与十二岁的中举童子同席,前去祝贺的巡抚大人见此情景,当场挥毫题诗两句“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这两句诗很快传开,成为一时的趣闻,次年谢进京会试得中,授国子监司业。乾隆八十大寿他以在京官员身份贺寿,乾隆见他百岁高龄如此潇洒,特加恩,晋为鸿胪寺卿,并赐诗匾。这时他的家眷中先后已有两妻两妾,男儿二十三人,女儿十二人,孙子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还有玄孙二人,是六世同堂之家了。
(2)关于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世,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和赈济而得罪上司,于是他便辞官不做,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话语,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3)苏轼和郑板桥的资料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公元后1037年出生,1101年逝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公元后1693出生,1765年逝世,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郑板桥的书法为什么叫六分半书六分半书”是清代郑燮书法的别称。郑板桥的书法,本来是学黄庭坚的,后来参以八分”,再加入兰竹笔意,就建立了自己的书风。这种书体已不是原来的八分隶书”,而介于楷隶之间,又有少许兰竹成分,所以称六分半书”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生平以画为第一生命,死后书家名声却高于画家的名气。郑板桥书法,世称之为六分半书”,书中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
(5)郑板桥的名言名句有哪些1、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2、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5、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更多“郑板桥的小故事”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生活百科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