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北京作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的发展一直受老百姓们的关注,北京是中国在外的象征,发展问题十分的重要。近期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本期的北京文化,随着小编一起看看有哪些内容吧。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突出把握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要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加强对疏解腾退空间利用的引导,注重腾笼换鸟、留白增绿。要加强城乡统筹,在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确保首都水安全。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强对世界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塑造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重视城市复兴,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保持城市建筑风格的基调与多元化,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二)城市建设系有哪些证书可以考城市建设类可考取的证书有:
1、建造师证书,建造师是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执业注册人员。建造师分为一级注册建造师和二级注册建造师,相关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可分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2、监理工程师证书,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工程建设监理人员。 监理工程师是代表业主监控工程质量,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不仅要求执业者懂得工程技术知识、成本核算,还需要其非常清楚建筑法规。
3、造价师证书,国家在工程造价领域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造价师是指由国家授予资格并准予注册后执业,专门接受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指定、委 托或聘请,负责并协助其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定价及管理业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工程经济专业人员。
(三)上公城市建设管理主要内容考什么《上海市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教材:城市建设管理》是根据上海市公务员招录考试需要加考一门专业课。在《经济管理》、《综合管理》、《政法》、《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六门课程中选择一门作为考试科目),由上海海派公务员考试研究服务中心组织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的相关科目教师根据考纲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材。
《2010年度上海市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教材城市:建设管理》内容分三个部分:
1、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包括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建筑工程与技术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筑管理,城市地产管理,城市环境管理。
3、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建筑学基本知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四)城市建设涉及哪些方面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短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如何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区层面规划草案?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下称规划草案)6月21日开始网上公告,6月26日将开始现场公告。公众可预约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和通州区潞城镇展厅“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
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提出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本次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副中心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成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明确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人口规模
规划草案在2016年开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坚持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一带、一轴为统领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城市功能布局,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城市公共服务。
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
重构水城关系,推进大尺度绿化建设,彰显文化魅力
规划草案着重提出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将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规划草案依托多河富水生态本底,传承运河历史文化,秉承自然生态理念,构建系列分洪体系,保障防洪防涝安全,营造自然宜人滨水环境,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规划草案全面增加绿色空间总量,实现森林入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多级绿色空间系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
规划草案提出要保护并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故事,构筑全面覆盖、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
记者获悉,城市设计成为本次规划草案的一大亮点,通过重构城市空间秩序,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规划草案加强了城市设计特色引导。城市副中心将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风貌格局,展现“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的新时代城市画卷。
未来,城市副中心加强高度管控,划定基准高度管控区,建立舒缓有序、格局清晰、通透疏朗的城市高度秩序。城市副中心建设低密度城区,加强建筑规模整体管控,划定规模适度、紧凑集约的强度分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强对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与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以人民为中心的家园中心,打造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副中心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此外,规划草案还提出因地制宜构建一个设施服务环,整合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有机串联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
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城市副中心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城市副中心将建立绿色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城市副中心将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用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来源:?新华网
新版总规是如何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据报道,9月29日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新版总规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包括生态保护、区域交通建设和科技创新角度,总归都分门别类给予了安排和考虑。
报道称,北京这版总规在这方面作出巨大的创新和突破,专门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章节来阐述、论述,同时也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间北京应该承担什么,北京和周边区域应该进行怎样的合作、有怎样的一些战略安排,这是一个创举、是一个大亮点,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呼吁的一个期望。
在空间体系的构建上,充分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比如提出北京叫做一核,一核就是首都,在空间上是有空间载体的,总体规划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要比翼齐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理念。
总规在京津冀全域的范围里面,在生态、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上,也是采取了一个全面协调的体系,在这次规划里“一核双城、比翼双飞”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新体现,北京总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
希望新规的出台可以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北京13区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全文发布
确保总体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分区规划至关重要。昨天,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顺义、昌平、房山、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13个区的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成果集中发布。各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功能定位,探索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实施路径。市民也可以从分区规划中,更好地了解“家门口”的未来生活图景。
另外,由于本市已组织直接编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因此,此次组织编制的分区规划不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
瘦身健体
从增量扩张转向减量约束
都与城,舍与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减量发展”的城市。“这次分区规划是一个落实减量的自我约束型规划,希望用减量打破扩张式发展的思维惯性,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说。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减量185平方公里、建筑规模规划减量1.5亿至2.5亿平方米,双减量目标的担子落在了各区肩上。以朝阳区为例,到2035年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约71平方公里。减量的途径包括有序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减量腾退,分类施策实现国有建设用地减量,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实现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等。
丰台区也在分区规划中按照增减挂钩的实施机制,优先保障首都功能、优化全区职住平衡、加大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补齐三大设施短板。到2035 年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约19平方公里,全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73平方公里以内。
各区还通过战略留白,如预留机动指标、划定战略留白用地、弹性预留建筑规模等方式,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为北京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海淀分区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住房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无明显职住矛盾、居住环境质量改善、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总目标。职住用地比例达到1:2。此外,还探索“职租平衡”的新模式,多元化措施保障就业与居住协调发展,在重点创新功能区实现职租平衡。
量体裁衣
各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
此次分区规划不同于以往总体规划“自上而下”提出目标要求,是本市第一次由区委、区政府自主编制的区级层面总体规划。从规划文本中可以看到,各区的分区规划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巧妙布局,合理安排,特色鲜明。
比如,石景山区提出打造“长安金轴”,充分发挥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区位优势,承接与吸引现代金融等产业聚集,推进功能性总部及新兴金融机构落户,实现金融创新要素集聚。在重要节点上,要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改造为基础,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带动周边区域的整体发展。
顺义区提出港城融合的理念,围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加强临空地区功能优化提升,促进国际空港与顺义新城融合发展,新城规划范围约294平方公里。通过完善首都机场周边的高快速公路建设,形成“一环三放射”的高快速公路网络,预留机场向北的交通通道,强化新城与机场的互联互通。
门头沟区作为生态涵养区,重点突出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特别提出推动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产业绿色转型。
总体来看,中心城区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塑造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多点地区加强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合理安排承载空间;生态涵养区守护绿水青山,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多规合一
从注重建设转向全域管控
此次分区规划统筹建设空间和“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首次在分区规划层面划定了覆盖全域的11类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全域管控的方式将更好地协调不同类型用地管理空间矛盾,以及不同部门规划布局冲突。
平谷区属于生态涵养区,是首都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分区规划中,平谷区提出将运营北京首个森林城市,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左右。建设集休闲、健身、旅游、寻古、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网络。到2035年健康绿道长度达到254公里,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5%。
同时,各区分区规划进一步衔接了三城一区、三条文化带、南中轴、首钢、丽泽、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冬奥会等重点功能区规划,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将不断推进实现“多规合一”。
大兴分区规划提出,近期着力推进保障机场建设运营的规划建设;探索回迁安置空间的多元高效利用模式;与河北省共同推动综合保税区、自贸区等规划建设;有序开展启动区、起步区的规划建设;强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等。到2035年,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规划常住人口约27万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0平方公里。
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延庆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延庆区将统筹考虑冬奥场馆和设施的会后利用,成为大众体验冰雪和户外运动的重要场所,还将建立冬奥森林公园,丰富冬季特色活动。
保障民生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称“三生”空间。如何把“三生”空间的关系统筹好、安排好,与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亦庄新城规划对职住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合理预测,以此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居住空间布局。面向技术工人,提供以单身蓝领公寓、专业园区配套租赁住房等形式为主的租赁类住房,减少通勤;面向企业中层骨干等技术人才,提供单身白领公寓、人才租房等租赁类住房,以及定向销售商品房、共有产权房、普通商品房等产权类住房。针对高端人才的居住需求,也将通过市场方式进行统筹。
昌平区突出以“回天”地区为代表的城乡综合治理。将挖潜“回天”地区空间资源,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局部交通出行环境,打通现状路网堵点,优化区域通勤条件,与新城、未来科学城等区域形成良好的职住关系。
怀柔区探索小街区、密路网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弹性加密道路,打造疏密有致的道路网格局。到2035年,集中建设区规划道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
作为首都“后花园”的密云区,近期重点建设潮白河城市森林公园等四大精品城市公园,到2035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
房山区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大石河等生态空间为间隔,建设良乡、燕房、窦店三大新城组团。到2035年,三个新城组团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1.9平方公里以内,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43.2%。
专家解读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邱跃:
“这是北京第一次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邱跃表示,此次分区规划的编制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就是第一次由区级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区的规划,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的主体作用。
例如,朝阳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编制领导小组,为将城市总体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层层传导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区委区政府在规划实施中处于前沿一线位置,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打通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这也是北京第一次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这次分区规划则是多规合一和全域覆盖的规划。“分区规划将为本市构建完善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奠定扎实基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邱跃介绍。
在这样一份分区规划中,各区在全域范围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仅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还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山水林田湖草”各类非建设用地也要统筹考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晓冬:
“市民将对区域发展更有感受”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有必要了解分区规划吗?
针对这个问题,石晓冬解释,总体规划让大家看到北京城市的发展蓝图,分区规划就是将大的蓝图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区。从分区规划中可以了解某个区在全市是什么定位、有哪些发展目标,将重点培养什么产业、打造怎样的公共服务设施,诸多家门口的未来生活图景都在分区规划中有所呈现,市民也将对所在区域的发展有更切实的体感,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更新与治理当中。
同时,石晓冬表示,本次分区规划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之外,组织开展了广泛的专家参与。在编制中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领衔研究编制或开展咨询,将过去不同种类规划各自的特定目标、内容和成果表达方式做到内在衔接融合、统一到一张国土空间规划蓝图上。
“分区规划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不是终点,很多规划工作还在继续深化细化。”下一步,各区还将依据分区规划,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定地区规划、村庄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将生态管控、规模管控、城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及交通基础设施等要求随着发展需要和实际逐一落实到每一块土地上。北京“十四五”期间将深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
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北京市政府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深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并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由依靠增量开发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
2020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年,报告提出,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北京持续推动减量发展,积极探索存量更新路径。建立了城乡建设用地供减挂钩机制,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城市减量发展。同时,严控用地新增,将土地利用的重点转向挖潜存量,明确在土地年度供应计划中存量建设用地规模的比例。
报告显示,北京高质量实施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有序提升王府井、西单、前门等重点地区的业态和城市环境,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
作为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十四五”期间,北京将针对建设规模管控难度加大、职住平衡面临压力等难点,深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首都功能核心区深入推进疏解减量提质,中心城区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平原新城地区加快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并坚持把生态涵养区建设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优化。同时将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任务,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统筹减量实施的时序与空间,跨区域统筹联动,加快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动态有序减量。
北京将以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工业厂房改造、传统商务楼宇改造、传统商圈改造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更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易趣百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