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防风与桂枝有什么区别(桂枝的功效与作用(2))

2024-09-02 19:53:50 娱乐生活 bianji01

 

防风与桂枝有什么区别

叶子区别:防风的叶子呈卵形或长圆形,有羽裂;桂枝的叶子互生,呈长圆形或近披针形。花朵区别:防风复伞形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桂枝圆锥状花序腋生或接近顶生,花朵白色,花瓣呈卵状长圆形。

一、叶子区别防风的叶有扁长的叶柄,叶子呈长圆形或卵形,长14到35厘米,宽6到8厘米,有二回或接近三回羽状分裂。

桂枝的叶子互生或近对生,呈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叶子的先端稍微的急尖,基部逐渐变尖,呈革质,边缘具有软骨,向内卷曲,上面绿色,表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长有稀疏的绒毛。

二、花朵区别防风的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端的花序梗长2到5厘米,伞幅长3到5厘米,在伞形花序内有4到10朵小花,花瓣呈倒卵形,白色。

桂枝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借接近顶生,长大约8到16厘米,花朵白色,长大约3到6毫米,花裂片成呈卵状长圆形。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2)

……

桂枝的临床应用

治疗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治疗风湿

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治疗痰饮症和膀胱蓄水

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配细辛

桂枝入心、肺两经;细辛入心、肺、肝、肾四经;两药合用,加强温经通痹,通心开窍之功,古人认为血不通五脏不安,桂枝、细辛皆通心肾,可安五脏、通精气。

桂枝配甘草

以桂枝配甘草(炙甘草汤主方),能益精养气,通九窍而利百脉,主治心动悸、脉结代。

桂枝配苍术

以桂枝搭配苍术,能温阳利水以化痰饮。

桂枝配龙骨、牡蛎

若以桂枝配以龙骨、牡蛎,能治疗虚劳失精诸症候,治疗胸痹心悸证。

桂枝药膳

桂枝汤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三钱(9克),大枣(切)十二枚(3枚), 甘草二钱(炙,6克)。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上五味,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止,加至三丸。

现有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与古方类同,该丸主要用来化瘀生新,调和气血。具体服法可以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服法。

桂枝茯苓胶囊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能活血化瘀,缓消征块,用于治疗妇科血瘀证。现代医学临床广泛用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之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桂枝龙骨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又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取桂枝、芍药、生姜各45克,甘草30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45克。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可振奋心阳,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或桂枝25克,芍药18.5克,甘草12.5克,麻黄12.5克,生姜12.5克,白术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附子12.5克。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能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生姜枳实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能通阳散寒,开结下气。主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外用治冻疮

桂枝60g,加清水1000ml。武火煎煮,煮沸后10分钟取下,盆装候温(以患者能忍受,不烫伤皮肤为度,药渣保留,以便下次连同旧汤复煎使用)即将患 肢浸于药液中,边洗边对患处略加按摩。每次大约浸洗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288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防风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主治】

1.祛风解表用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用于风热表证,头痛发热,目赤咽痛,常配伍荆芥、黄芩、连翘、薄荷等祛风清热药同用。用于风疹皮肤瘙痒,常配伍荆芥、牛蒡子、白蒺藜、丹皮、赤芍等祛风凉血药。

2.祛风除湿用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常与羌活、当归、秦艽、桂枝等同用,方如防风汤。

3.止痉用治破伤风,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多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方如玉真散。

4.止泻、止血用治肝脾不和,腹痛泄泻,常配伍白芍、白术、陈皮,方如痛泻要方。用于便血、崩漏,一般应炒炭用。

5.解毒用于解砒石中毒,可与甘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祛风解表生用,止泻需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禁忌】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按语】防风辛甘微温,质较柔润,入膀胱肝脾经,善行周身,以祛风邪,为治风通用之品。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善祛风湿而止痛,故为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之常用药。又因其微温不燥,甘缓不峻,性较缓和,前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所以与祛风清热药配伍,又可用治风热表证。另外,本品虽能止痉但效力较弱,用于破伤风只能作为辅助药。

【类药鉴别】防风与荆芥皆可祛除风邪,解表,发散风寒、风热。不同点为:荆芥性质轻扬宣散,使风邪为之表泄,其散血中风热,也为借其发散之力。但祛风力有一定局限性,而防风祛风力较荆芥为强,并能胜湿,可治一切风邪。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