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企业:
中国商飞、航发动力(600893)、中航机电(002013)、上海机场(600009)、厦门空港(600897)、白云机场(600004)、深圳机场(000089)、首都机场(00694)
本文核心数据:
2021年中国民航运输行业运输周转量
民用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作为运输工具,以民用为宗旨,以航空港为基地,通过一定的空中航线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所以航空运输基本上就是民用航空运输,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主要板块。
2、产业链剖析
从民用航空运输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包括了飞机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以及飞机材料制造等一系列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供应。中游则是民用航空搞运输行业主要的参与方,民航运输企业与机场。下游则包括了旅游、物流、航空维保等产业在内的多方面应用。
上游的代表企业中,航发动力是提供航空发动机的代表性企业,中国商飞则负责飞机整机的生产,中航机电、中航光电负责提供飞机机电系统。中游的代表性企业则包括了东航、南方、国航和海航在内的中国四大航空企业以及机场运营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民航运输业在建国后得到快速的发展,一方面伴随着国家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创新,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宏观经济密不可分,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推动民航运输高速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
民用航空运输行业作为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国务院、明航局、交通运输部是我国明用航空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其中,民航局于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运输周转量回调7.3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中国民航运输业完成运输周转量为856.75亿吨公里,比2020年增加了7.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641.14亿吨公里,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15.61亿吨公里。
2、旅客周转量突破6500亿人公里
2021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周转量6529.68亿人公里,较2020年增长3.5%。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周转量6439.12亿人公里,占比98.61%,较2020年增长9.7个百分点;国际航线的旅客周转量下滑79.5%,仅有90.56亿人公里。
3、国际货邮周转量疫情后反弹明显
从货邮周转量角度来看,2021年我国民航运输业完成货邮周转278.16亿吨公里,较2020年增长15.8%。其中,国际航线和港澳台航线的增速最快,2021年全年分别完成货邮周转量207.57亿吨公里和2.29亿吨公里,较2020年分别增长20.5%和10.8%。
4、机队规模保持增长
截至2021年底,我国民航运输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为4054架,较2020年底新增了151架。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上海市旅客吞吐量最高
从区域旅客吞吐量的角度来啊看,上海市与北京市是我国2021年民航旅客吞吐量最多的两个城市,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了6541.42万人次和5766.00万人次。而排名第三的广州市在2021年的民航旅客吞吐量为4024.97万人次。
2、企业竞争:东中南三大航司实力最强
从企业竞争角度来看,由于民用航空运输行业高昂的资金壁垒,因此国内有实力的民航运输企业多为国有类型,其中以中航、南航和东航三大航司的实力最强。2021年全年,我国三大航空公司中航、东航和南航共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67.95亿吨公里,占比66.29%。其中,完成旅客运输量2.65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66.05万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根据民航局在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在2021-2025年间,我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整体分为两大阶段:2021-2022年的“恢复期和积蓄期”以及2023-2025年的“增长期和释放期”。到2025年,我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将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互联网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因特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另一个推动internet发展的广域网是NSF网,它最初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的,目的是连接全美的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供100多所美国大学共享它们的资源。NSF网也采用TCP/IP协议,且与internet相连。
ARPA网和NSF网最初都是为科研服务的,其主要目的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的宝贵资源。随着接入主机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还陆续在internet上开展了商业活动。
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其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使internet有了质的飞跃,并最终走向全球。
1989年,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1991年,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199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1994年,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994年,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1995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1998年,CERNET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试验床。
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2002年,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2003年,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开始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互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互联网
在互联网 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你觉得创新意思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我认为公众号不是未来走向没落,是已经走向没落。因为公众号是一个热启动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粉丝积累才能继续运营下去,除非你只是在自我记录,不管粉丝多少。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在乎是否有人关注及互动的,这就是你自己日记和微信朋友圈的区别,坚持写日记、做手账的人很少,但是愿意通过微博、微信表达的人很多,这是人性的层面。另外,微信公众号文章撰写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首先,QQ空间、博客和微博对排版的要求不高,但是微信公众号不同,不仅仅是内容文字层面的,很多人有运营的经验就知道,公众号文章排版是耗费精力和心思的,是视觉的一部分。而且公众号对推送的次数也有限制,并不是像微博、QQ空间甚至微信朋友圈那么自由,对于自由创作来说是有一定阻碍的。加上微信公众号目前都只能通过PC端进行登录编辑,限制了时间和工作地点问题,需要专人专时,这样的门槛对便捷性的影响可想而知,所以注定不会是全民的。未来人们的关注点,或者是内容的表达形式可能更倾向于直播、视频,更重要的是短视频,与公众号相比,门槛低,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无需非常繁琐的编辑(当然不排除会有精心制作的视频),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录视频的成本要比写文章门槛低多了,技术操作难度也没难么大,如果上传分享的流程渠道也十分顺畅,那一定会不断涌入大量人群。对于真正想要分享干货的,可能以视频、直播的形式目前并不是好的做法,这个方面刚刚开始,混沌初开,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所以情况复杂。反而是类似知乎、豆瓣这样的专门社区,内容是可以沉淀的,而不是内容流呈一过性特点,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收获,最终也可能出书等等。所谓自媒体,带有媒体属性,凡说到此还是想要影响一些人,而非单纯的记录,这样就多多少少带上了一些利益的色彩,很多人打着运营自媒体的名义想出名甚至赚钱,这不是我上面讨论的重点。所以综上,从全民性来讲,未来很可能视频社交的产品会热起来。
互联网十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搜一下:互联网十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