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最近几年,中国车市进入到了平稳发展的阶段,整体增速降下来了,但参与其中的竞争者却并没有减少太多。单纯从汽车品牌数量上看,近年来反而是增多了不少(虽然有个别品牌因为经营不善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在车市全面电动化的大潮下,出现的新品牌更多)。此消彼长之下,车市竞争的残酷程度肯定是水涨船高,换言之,想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要如何才能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或者维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呢?目前看来,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个大前提下,积极的延展出大众化市场之外的新“战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逐渐成长起来的自主车企而言,为了打破固有市场格局,更是热衷于探索差异化竞争的可能性。
有人选择了在技术路线上求新。纯电动的大目标之下,混动这个此前不被重视的过渡手段,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了全面爆发的态势;也有人选择在更加细分的市场上寻求觅食的空。事实上,最近一两年,已经有不少品牌都开始有所行动,三大主流市场均分化出了不少新的细分领域。
MPV市场上,高端电动MPV目前正可谓是方兴未艾,随着多家自主车企先后布局该细分领域,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正在成型。SUV市场上,虽然整体热度较之前些年有所降温,但车企投放SUV产品的力度并未有丝毫减弱,且有了不少进一步细化的趋势。其中大众化的越野车市场,就是一个热门领域。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国内越野车市场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扭转,接下来的国内越野车“新江湖”中,自主车型可能要站上C位。在轿车市场上,随着多款全新的车型陆续投放市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自主运动轿车市场上。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细分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明星”选手,传祺影豹、名爵5天蝎座、长安UNI-V等,都曾是关注度颇高的车型。
就在不久之前(5月20日),吉利汽车也在运动轿车市场上布局了一款新产品——缤瑞COOL,喊出的口号很直接,要引领运动轿车市场从小众走向大众。
缤瑞COOL,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自主运动轿车,真能走向大众吗?
首先必须要说,运动轿车并不是什么新名词,随着车市年轻化消费趋势逐渐兴起,多年前不少合资品牌就已经瞄准了这一细分市场。高端领域的捷豹、凯迪拉克等品牌主打的就是性能,旗下都有不少运动轿车;中低端领域,昂克赛拉、思域以及近期投放市场的凌度L、型格等,新老车型中也都有口碑和市场表现都不错的产品。
但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运动轿车从来都不是大众化的选择。
当前的自主运动轿车市场上,领克03是少有的曾经挑起过市场重任的车型。2018年10 月 19 日的日本富士国际赛道上,领克03正式宣布上市。作为领克品牌旗下的首款轿车,11.68万-15.18万的售价区间,和主流合资A级家轿已经在价格方面平起平坐。上市的初级阶段,因为售价和车型设计方面的问题,领克03遭遇过不少质疑,但伴随着领克品牌的高端化之名普及度越来越过,以及后续性能更加强劲的领克03+投放市场,领克03家族逐渐站稳了市场脚跟,月销5、6千辆是常态,偶尔也能交出过万的月销量。
可问题是,截止目前,领克03还只是细分市场上的一个例外。
传祺影豹也曾是呼声很高的明星款自主运动轿车,一度交出过持续破万的月销量,但几个月的高光时刻过后,影豹的市场热度和销量表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今年4月,影豹的销量已经不足3000辆。
在年轻消费者已经主导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当下,理论上而言,全面迎合年轻人的运动轿车应该是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但事实却好像并非如此,问题出在哪里呢?结论也很简单,不少所谓的运动轿车,都太过于“流于表面”了。夸张的前脸、大溜背、大轮毂、小尾翼,再配上运动风格的内饰和号称赛车级的座椅,就是一款所谓的运动轿车。这样的产品在上市初期或许能凭借出色的市场营销换取不错的市场销量,但后续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被汇总,一旦前期宣传和后续体验存在较大的落差,终端用户的兴趣很快也会随之流失。
今年3月,号称“重庆版奥迪A7”的长安UNI-V正式上市;4月名爵5天蝎座也正式投放市场;再加上5月到来的缤瑞COOL,这些售价10万元左右却都在主打运动的轿车,接下来也都要接受终端市场对其运动性能和产品实力的检验。
实事求是的讲,单从车型设计上看,这些车型确实都营造出了相当不错的运动氛围,但动感的外观之外,真正决定这些运动轿车未来市场表现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的操控和性能。
可以标新立异,但需谨防过犹不及
自我标榜的运动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市场爆发,但为何这样的情况依旧屡见不鲜呢?不只是轿车市场上,其实整个大的汽车消费环境中,目前运动感都是最常被圈出来重点宣传的地方,几十万的车型在宣传运动,几万元的车型也在宣传运动,大家都这么做的潜在逻辑是什么呢?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肯定是要去吸引年轻消费者,但除此之外呢?
车企在宣传时强调运动,归根结底其实是在强调自身实力。什么场景下最能体现汽车产品的运动性能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在汽车赛事中。哪些能够在顶级汽车赛事中有所斩获的品牌,提升的不仅是自己品牌的美誉度,还能直接向外部彰显出自己的产品设计和调校实力。自主车企在宣传中强调运动,显然也是要对外传递出自己在设计和调校方面的进步。
运动外包围、卡钳的颜色,有攻击力的前格栅造型之外,发动机盖上隆起的线条和独特的腰线设计等,这些元素基本上已经是运动轿车在宣传中的固定套路。
但在实际驾驶中,决定车辆运动不运动的肯定不是卡钳的颜色,而是卡钳的规格。搭载的是固定卡钳还是浮动卡钳(固定卡钳规格更高),能够把产品的刹车性能做出区分,但强调搭载什么颜色的卡钳壳,不仅没有实际意义,甚至还可能会因为卡钳壳的设计不合理影响刹车片散热。发动机盖上的隆起线条和腰线设计在用来展现动感之前,也都有其“本职工作”,每一个隆起都要和汽车整体设计形成呼应,要为导流降风阻服务,如果过分强调动感影响了整体导流,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再看调校。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硬件的配合之外,底盘和悬架的调校功底也是决定一辆汽车产品操控性能的关键。底盘调校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调校底盘的软硬程度,还体现在车身的稳定性上,尤其是在高速过弯或者是路面颠簸时的车身稳定性。如果为了所谓的运动感而单纯的追求硬底盘和硬悬架(不少运动车型都会这样调校),最终往往也会事与愿违。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对拥有十万元左右预算、要选购一辆轿车的目标用户而言,产品的运动性能真的是他们第一优先级的需求吗?从实际情况看,对年轻消费者而言,运动性能肯定会是一个加分项,但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运动性能大多数时候可能并不是一个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