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1、鳌拜是一个英勇的人。鳌拜是跟随皇太极打出来的,他最终能走上高位,靠的全都是自己的战功。鳌拜性格倔强,不怕死。在皮岛战役中,若不是他冒死率军冲上皮岛,在明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满清根本就不能攻克皮岛。松锦大战中,鳌拜五战五捷,立下汗马功劳。西充之战中,鳌拜身先士卒,大破大西军,杀死张献忠。鳌拜就是凭借这种不怕死,英勇无畏的作风,所以他才总能打胜仗,获得皇太极的高度信任。
2、鳌拜是一个忠诚的人。在古代社会,所谓“忠诚”,就是忠于自己的主人,一心为主人谋福利,从不背叛主人。鳌拜就是这样的人。满清当时虽然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但是由于实行八旗制度,早期又采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因此势力集团众多。当皇太极没来得及确定皇位继承人就去世后,忠诚于皇太极的鳌拜,为了让皇位继续在皇太极这一脉上延续,联合索尼等人,坚决地和多尔衮抗衡,最后终于斗败多尔衮,让皇位传给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顺治皇帝)。而且在整个顺治朝,鳌拜对顺治一直忠心耿耿,所以,顺治去世时,才把鳌拜选为年幼康熙的辅政大臣。
3、鳌拜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鳌拜本来在四个顾命大臣中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但是索尼年迈,无力处理政务;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投降过来的,有“叛徒”和“小人”的嫌疑,他说话不服众;遏必隆是个依违两可的人,好好先生,说话不压秤。因此,政务主要就是鳌拜在处理。历史上对于鳌拜当政期间,处理的政务事情,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之所以会这样,应该与鳌拜最后被拿下监禁不无关系。但至少有一点,鳌拜主政期间,整个清朝和平安宁,没有发生过大事,没有出过乱子。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鳌拜是很有能力的。
4、鳌拜是一个正直的人。历史上对鳌拜多有批评,主要集中在他专权。典型的例子,就是“换地风波”。也就是鳌拜强迫苏克萨哈所代表的正白旗的人,与自己所代表的镶黄旗的人换地,不过,关于换地风波,其实鳌拜并没有做错什么。正白、镶白两旗在多尔衮执政时期,利用多尔衮的权力,强势占领了两黄旗的土地。那时候,两黄旗的人,有苦说不出。现在,多尔衮早已去世,苏克萨哈又背叛多尔衮投奔顺治,鳌拜要求两白旗和两黄旗换地,其实就是让两白旗把多占的土地吐出来。虽说鳌拜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他打抱不平、正直的一面。不能对这件事一味否定。
(二)历史上的果郡王怎么死的1、历史上果郡王就是爱新觉罗·胤礼,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
2、爱新觉罗·胤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旗籍正红旗。
3、胤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
4、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管刑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他身体较弱,雍正年间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
5、乾隆元年因双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继子。胤礼(允礼)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三)历史上的彭祖是谁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别名有卅铿,笺铿,彭铿,彭翦。民族是华夏族,出生地是彭山。他生于帝尧二十三年农历三月初三,逝世于帝禹二十年农历六月十二。他是大彭国第一代始祖,信仰道家。主要成就是烹饪鼻祖,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气功祖师,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房中始祖,中国最早的性学大师。长寿始祖,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代表作品彭祖经一书是中国第一部养生学著作。
(四)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如今已是妇孺皆知了。以岳飞精忠报国为题材的电视剧与歌曲就不知有多少了。岳飞戎马一生,一生都在马背上过了。最终……让人颇为无奈。本期的民族故事带你回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
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孝庄太后毕竟是辅佐过两任皇帝的人,非常聪明,在谋略、心机上皆非常人可比。如果说她没有万全之策,那肯定不会让康熙皇帝对鳌拜动手的。我觉的鳌拜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孝庄太后给康熙的一块磨刀石,锻炼康熙的能力而已。
鳌拜,出身将门之家,能力不凡,骁勇善战。早年时从军,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四处征战,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皇太极的器重,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而鳌拜对皇太极也的确是忠心耿耿。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病逝,由于没有留下遗诏,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当时皇位的两个最强大的竞争者。
当时鳌拜是镶黄旗的护军统领,也是这场夺位之战中的重要人物。
鳌拜因感念皇太极的信任和器重,誓死拥立皇长子豪格,不惜以命相争。
在帝位之争最为激烈的时候,鳌拜与一批仍然效忠皇太极的将领,按剑而起,对多尔衮说:“我们这些臣子,吃的穿的都是先帝所赐的,如果继位的不是先帝的子孙,那我们就于地下追随先帝。”
在鳌拜等人的坚持下,最终使得多尔衮一方也不得不退让,多尔衮无奈之下提出拥立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为新帝,自己作为摄政大臣。
多尔衮摄政之后,权势如日中天,而鳌拜作为多尔衮的老对手,自然是首当其冲。在这段时间,鳌拜多次被贬职,还几次被“论死”,想要处死他,但好在鳌拜实力不俗,尽管被打压,但还是活了下来。
顺治掌权之后,鳌拜就被顺治视为心腹,地位水涨船高,可以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无需经过顺治帝允许。顺治十三年的时候,鳌拜旧伤复发,顺治帝还亲自去探望他,顺治的这般宠信也给了鳌拜专政的机会,为后来的康熙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考虑到康熙当时年幼,顺治于是任命索尼、遏必隆、鳌拜等人为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中索尼年事已高,对政事虽有心管理但却无力,遏必隆此人庸碌无为,有没有主见,常常听从于鳌拜。所以鳌拜逐渐开始了专政弄权之路。
鳌拜为了铲除异己,不择手段,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上奏要求将三位大臣论死罪,遏必隆也随声附和。康熙虽然年幼也知道这只是鳌拜为了铲除异己,所以不同意鳌拜的要求。
鳌拜到底是坏的还是好的?
《鹿鼎记》中鳌拜无恶不作,历史上他真的如此吗?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并没有什么作为,说是碌碌无为也不为过。如果以忠奸论,他应该是忠臣。现在,人们一提起鳌拜,就感觉他是一个曹操式的猛人,气场强大。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原因有二:一,鳌拜垮台时官大权大;二,受清人为衬托康熙“伟大”而夸大鳌拜能力那一类书籍的影响。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鳌拜出身好,满洲镶黄旗,叔父费英东是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元勋,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功勋卓著的战将。因为这个,鳌拜的起点就别人高了许多。鳌拜的运气更好,他在天聪初年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参与松锦会战……无役不与。当然,这些所有的战斗,你去查史书,都查不到鳌拜的身影。究其原因,在这些战斗中,鳌拜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兵小将,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乏善可陈。
后人能知道他参与过这些战斗,不过是他的个人传记里记载着这些简单的履历。实际上,鳌拜也是凭借着这些可贵的参与精神、这些简单的履历,一步步爬上来的。康熙八岁继位,黄毛小儿,乳臭未干,朝中大小事务,全是鳌拜一肩挑。细考各种史料,其实是找不到鳌拜的异图异迹的。康熙长大成人后,神经过敏,早早先入为主地把鳌拜当成了王莽、曹操一类觊觎帝位的权臣,就一门心思要除掉鳌拜。他深思熟虑、精心布局,把鳌拜骗入宫中,轻而易举地把鳌拜擒获。
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书,都把康熙擒鳌拜的过程都写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但是,稍微动动脑,就会知道,即使鳌拜真是“满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时,已经年近古稀,体弱气衰,哪堪十几条壮汉之一击?顺带补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讲坛》很火的专家,为了夸康熙的伟大,狠命夸鳌拜强大,但鳌拜强大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着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说李自成是被鳌拜带兵迫死的,还说张献忠被鳌拜亲手斩杀的。这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更多“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易趣百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