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什么(请详细叙述植物呼吸代谢的三个途径。)

2024-09-29 13:52:51 趣味生活 bianji01

 

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什么

(1)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什么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

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阶段的两步脱氢反应在生理条件下是不可逆的,为整个戊糖磷酸途径的限速反应,催化这两步反应的G6PDH和6PGDH都是该途径的限速酶。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重要的多功能代谢途径。

(2)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

(3)EMP途径的生物学意义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即EMP途径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出少量ATP的过程。它的生物学意义是:首先,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合成少量ATP,满足无氧供能或者紧急大量供能的需求;其次产物丙酮酸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释放能量。

(4)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意义在于为机体提供磷酸核糖和NADPH。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3)NADPH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5)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个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是催化下列不可逆反应的酶。丙酮酸羧化酶EC6.4.1.1.丙酮酸+CO2+ATP+H2O→草酰乙酸+ADP+Pi,ΔGo′=-0.5kcal.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中,但在植物体和大部分细菌中却不含此酶。在三羧酸循环中,它是供给草酰乙酸的主要补充反应。为一种变构酶,有乙酰CoA时,其活性存在,同时含有生物素作为和CO2反应的酶的辅酶。分子量约65万,有很多亚基。最适pH为4.8。

请详细叙述植物呼吸代谢的三个途径。

不知LZ要多详细,这个大学生物课本都要专门用一章讲的说,转点百科的资料给你吧

1。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转化成两个丙酮酸及两个ATP,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C6H12O6 + 2 NAD+ + 2 ADP + 2 H3PO4 → 2 NADH + 2 C3H4O3 + 2 ATP + 2 H2O + 2 H+

2.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得名;或者以发现者汉斯·阿道夫·克雷伯命名为克雷伯氏循环,简称克氏循环(Krebs cycle)。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在三羧酸循环中,反应物葡萄糖或者脂肪酸会变成乙酰辅酶A。这种“活化醋酸”(一分子辅酶和一个乙酰基相连),会在循环中分解生成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并脱氢,质子将传递给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黄素腺嘌呤(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NADH + H+和FADH2会继续在呼吸链中被氧化成NAD+和FAD,并生成水。这种受调节的“燃烧”会生成ATP,提供能量。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它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一步,但在需氧型生物中,它先于呼吸链发生。厌氧型生物则首先遵循同样的途径分解高能有机化合物,例如糖酵解,但之后并不进行三羧酸循环,而是进行不需要氧气参与的发酵过程

3.戊糖磷酸途径(PPP):

也称为戊糖磷酸途径、五碳糖磷酸途径、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

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胞质溶胶(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

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分解戊糖

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

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

调节

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

还有很多反应式一一贴出来太麻烦了,想了解再透彻些的话建议LZ还是自己看书去吧,这个任何一本普通生物学书上都会介绍的。推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乙酰辅酶A的分解代谢

糖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人体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食物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淀粉由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吸收,经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被利用或储存。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每克糖彻底氧化可释能16.7 kJ(4kcal),一般由糖氧化供给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此过程在只能有线粒体的细胞中进行,并且必须要有氧气供应。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30或32分子ATP(过去的理论值为36或38分子ATP)。

【糖的无氧氧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在细胞无线粒体或缺乏氧气时进行,1分子葡萄糖氧化产生2分子乳酸,净合成2分子ATP。此过程产生的乳酸如果积累过多会导致乳酸酸中毒。

【糖的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5-磷酸核糖、NADPH。此过程的产物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的原料之一,NADPH是细胞内良好的还原剂,为加氢反应提供氢。

【糖原合成】葡萄糖→肝糖原、肌糖原。糖原是机体糖的贮存形式,但由于糖原的贮存需要水的存在,因此贮存量较小,也正因为糖原亲水,所以糖原的利用速度比脂肪快。

【糖转化为脂肪】葡萄糖→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这是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脂肪是机体高度还原的能源贮存形式,疏水,可以大量贮存,但利用速度较慢。 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这个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又称糖酵解(图5-1-3)。反应在胞液中进行,不需要氧气。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可分两个阶段:①活化吸能阶段,通过消耗2分子ATP使1分子葡萄糖裂解为2分子3碳糖。②3碳糖氧化释放能量阶段,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4分子ATP。糖酵解过程净产生ATP 2分子(图5-1-4)。

在糖酵解进行过程中,有三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这三个酶称为关键酶,它们使糖酵解由葡萄糖向丙酮酸方向进行。

【己糖激酶】或肝中【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由ATP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这一步反应不仅活化了葡萄糖,使其能进入各种代谢途径,还能捕获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使之不再透出细胞膜。反应不可逆,反应过程中消耗1分子ATP。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

【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这是酵解途径中的第二个磷酸化反应,需要ATP和Mg,反应不可逆。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酶。此酶为变构酶。柠檬酸、ATP为变构抑制剂,ADP、AMP和 F-1,6-BP等为变构激活剂。胰岛素诱导其生成。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在催化下转移给ADP生成ATP,自身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后自发转变为丙酮酸。反应不可逆。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二个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ATP的反应。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又一个限速酶,具有别构酶特性,ATP是其别构抑制剂,ADP是别构激活剂。

在糖酵解过程中有2步反应生成ATP,其一是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将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1个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另1个是丙酮酸激酶催化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两步反应的共同点是底物分子都具有高能键,底物分子的高能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ATP的生成方式之一,另一种ATP的生成方式是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以NADH和FADH2形式存在)在线粒体中氧化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推动ADP与磷酸合成为ATP,这种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见本章第二节)。 糖酵解过程的产物丙酮酸有多种分支去路

1.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在有氧气和线粒体存在时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表5-1-2)催化氧化脱羧产生NADH、CO2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ATP。这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

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的反应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重要的不可逆反应。丙酮酸脱氢产生NADH+H,释放的自由能则贮于乙酰辅酶A中。乙酰辅酶A可参与多种代谢途径。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多种辅酶中均含有维生素,TPP中含有维生素B1,辅酶A(HSCoA)中含有泛酸,FAD含有维生素B2,NAD含尼克酰胺(维生素PP)。所以,当这些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时,丙酮酸及乳酸堆积,能量生成减少,可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严重时可引起典型脚气病。

2.丙酮酸在无氧或无线粒体条件下加氢还原为乳酸。糖酵解过程生成的产物有3个:NADH、ATP和丙酮酸。NADH、ATP的生成必将导致底物NAD和ADP的显著减少,而这两种底物的减少将严重抑制糖酵解的继续进行。ATP在体内会很快被消耗而生成ADP和磷酸,因此ATP的抑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NADH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线粒体中被氧化为水而重新生成NAD,但在无氧或无线粒体的细胞中是无法进行这个过程的,因此NAD的减少和NADH的增多在无氧或无线粒体的细胞中对糖酵解的抑制非常显著。在这些细胞中解决的办法是,产物丙酮酸作为受氢体将NADH的氢接受重新生成NAD, 丙酮酸加氢还原为乳酸。

乳酸的生成使NAD再生,能在一定时间内暂时解除糖酵解的抑制,但是如果乳酸进一步增多,乳酸的抑制作用将增强,最后糖酵解被完全抑制。同时乳酸解离产生的H也增多,体液pH下降。这些综合结果被称为【乳酸酸中毒】。在缺氧和剧烈运动时最容易产生乳酸中毒现象。乳酸中毒的解除需依赖氧气的充分供应,此时,乳酸可脱氢生成丙酮酸通过有氧氧化代谢或进入肝脏进行糖异生。

红细胞缺乏线粒体,因此,红细胞只能依赖糖的无氧氧化(酵解)获得能量,所释放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脏代谢(糖异生)。某些组织细胞如视网膜、睾丸、白细胞、肿瘤细胞等,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其主要供能方式。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尤其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的氧分得不到足够供应(尽管此时气喘吁吁),糖的无氧氧化(葡萄糖→乳酸)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如果导致严重的乳酸中毒,又不能恢复氧气供应,糖酵解被完全抑制,ATP消耗不能再生,生命过程将终止。

3.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4.在植物和酵母菌细胞内,无氧情况下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醛,乙醛由NADH还原为乙醇(乙醇发酵)。乙醇发酵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在发面、制作面包和馒头,以及酿酒工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酿醋工业上,微生物也是先在不需氧条件下形成乙醛而后在有氧条件下氧化为乙酸(醋酸)。 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稳定,适应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这种调节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它们的活性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1最为重要。

1.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可诱导GK、PFK-1、PK的合成,因而使糖酵解过程增强。

2.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三个限速酶中催化效率最低的,故而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点。该酶分子为四聚体。分子中不仅具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还具有与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结合的部位。F-1,6-BP、ADP、AMP等是其变构激活剂,而ATP、柠檬酸等为其变构抑制剂。在这些代谢物的共同调节下,机体可根据能量需求调整糖分解速度。当细胞内能量消耗增多,ATP浓度降低,AMP、ADP浓度增加,则磷酸果糖激酶-1被激活,糖分解速度加快,使ATP生成量增加;当细胞内有足够的ATP储备时,ATP浓度增加,AMP、ADP浓度下降,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糖分解速度减慢,减少ATP生成量,避免能量的浪费;当饥饿时,机体动员储存脂肪分解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从而减少糖的分解,以维持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全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氧化生成NADPH+H 、CO2和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为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

1.反应过程(图5-1-6)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

(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糖在转酮基酶、转醛基酶催化下,通过一系列反应,最后生成4分子6-磷酸果糖和2 分子3-磷酸甘油醛。2分子3-磷酸甘油醛可缩合成1分子6-磷酸果糖。综上所述,1分子6-磷酸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需5 分子6-磷酸葡萄糖伴行,最后又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实际消耗1分子6-磷酸葡萄糖。

磷酸戊糖途径中的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活性受NADPH+H浓度影响,NADPH+H 浓度增高时抑制该酶活性,因此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速度主要受细胞内NADPH+H 需求量的调节。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产生5-磷酸核糖和NADPH+H。

(1)生成5-磷酸核糖(R-5-P):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利用葡萄糖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酸和核苷酸辅酶的重要原料。对于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组织如肌肉,也可利用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经转酮基酶和转醛基酶催化的逆反应生成。故损伤后修复的再生组织、更新旺盛的组织,此途径都比较活跃。

(2)生成NADPH+H :①NADPH+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中氢原子的供体,如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等化合物的合成,都需要大量NADPH,因此在脂肪、固醇类化合物合成旺盛的组织,如肝脏、哺乳期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及睾丸等组织中,磷酸戊糖途径特别活跃。②NADPH+H是谷胱甘肽(GSH)还原酶的辅酶,对于维持细胞中谷胱甘肽于还原状态起重要作用。GSH是细胞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有清除H2O2和过氧化物,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酶和蛋白质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以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红细胞中如发生H2O2和过氧化物的积累,将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并增加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的速率,后者没有运氧功能。遗传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患者,磷酸戊糖途径不能正常进行,NADPH+H缺乏,GSH含量减少,常在进食蚕豆或使用某些药物后诱发急性溶血性黄疸。③NADPH+H是加单氧酶系的组成成分,参与激素、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3)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是三种代谢途径的枢纽。如果磷酸戊糖途径受阻,3-磷酸甘油醛则可进入糖的无氧分解或糖的有氧分解途径;反之,若用碘乙酸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使糖的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不能进行,则3-磷酸甘油醛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在整个代谢过程中没有氧的掺入,但可使葡萄糖降解,这在种子萌发的初期作用很大。植物染病或受伤时,磷酸戊糖途径增强,所以它与植物的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

(4)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三碳糖、五碳糖、七碳糖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有的反应是光合作用与卡尔文循环中某些反应的相应逆反应,而且它与卡尔文循环还有一些相同的酶。

更多“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什么”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易趣百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