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怎么扦插
枝插:从根部剪下块茎长出4片叶子的枝芽,插入基质中并覆土,栽种完适当遮阴。叶插:选择生长茂盛的叶片,连同叶柄从基部剪下,将叶片剪去一半,斜插到基质中盖上玻璃,放在阴凉处养护。芽插:将新萌芽从基部剪下,插在沙床中即可。
枝插选择底部带孔的容器,有助于排水,保持土壤的疏松通透。
配土时选择细沙或者珍珠岩,下部分装泥炭土,上部分装珍珠岩。
选择块茎长出4片叶子的枝芽,将剪刀用火烤之后,从根部剪下枝芽。
在土壤中挖个小坑,将枝芽放入,之后覆土,注意不要生硬插入,避免损坏伤口。
栽完后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维持周围环境温度在18℃—20℃,15天左右就可以发芽。
叶插在花落后,选择生长茂盛、抵抗力强的植株上的叶片,连同叶柄一起,从基部采下。
将叶片剪去一半,把叶柄斜插入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质中,叶面的三分之二留在表面。
上面盖上玻璃,放置在阴凉处,保持周围环境温度在25℃,以及较高的湿度,20天左右小苗就会长出,之后移入花盆中。
芽插一般在春季萌发的新芽长到4—6厘米时进行。
将萌发出来的多余的新芽从基部掰下来,插于沙床中,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翌年6、7月份开花。
大岩桐该如何繁殖呢?大岩桐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
大岩桐是苦苣苔科植物,属于球根花。春秋两季在花市很常见,由于温度原因,夏季观花期较短,冬季略长。大岩桐易于繁殖,可通过剪叶、播种、块茎繁殖等方式繁殖。相比较而言,切叶繁殖更简单,更容易操作,成活率更高,而块茎繁殖难度稍大。
大岩桐叶扦插繁殖方法
切割时间:大岩桐不耐寒。除冬季气温低的地方外,其他季节均可进行扦插繁殖。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北方冬季也可进行扦插繁殖。剪叶:虽然很多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剪繁殖,但是大岩桐的叶子更神奇,可以用整片叶子剪繁殖,也可以切成几个部分。用消毒过的剪刀剪下健康厚实的叶子,切成几个部分的时候,最好每个部分都取静脉,静脉也可以切成一个部分进行切割,或者切割成功。
扦插基质:大岩桐生命力顽强,用河沙、蛭石或者泥炭土、珍珠岩的混合土扦插即可成活。切割前对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保持培养基湿润状态。扦插方法:在空气中留大岩桐片叶子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扦插,或者蘸一点生根粉再扦插,这样生根更快。剪叶时,叶脉的厚边在土里剪,幼苗更健壮。切好后,为了保持湿度,可以用保鲜膜盖住锅面,用牙签扎几个孔透气,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养。2周左右可以生根,长出小块茎。这里要提醒新手花友,扦插成功后,不要急于移栽,等幼苗长到五六片叶子再移栽,以免降低移栽成活率。
大岩桐播种繁殖法
采种:大岩桐可以结实,但前提条件是人工授粉,所以要想播种繁殖大岩桐,别忘了人工授粉怒放!授粉大岩桐时,可以用小刷子或棉签,将花粉轻轻涂抹在花柱头上,完成人工授粉,可以分几次进行,增加授粉成功率。授粉大岩桐后,切掉周围的花瓣,以免花瓣上不慎滴水发霉,影响豆荚生长。授粉成功后,成熟30~40天后即可收集种子。
播种培养基:由于大岩桐的种植量较小,播种培养基不宜过厚,以免种子与培养基不适应,延长发芽时间。一般可以使用泥炭土和细河砂的混合土,播种前消毒。种子处理:大岩桐种子可在播种前用水浸泡1~2天,或30℃浸泡8~12小时,种子萌发较快。当然,种子不需要浸泡就可以发芽,但只需要稍长一点的时间。播种方法:将浸泡后的种子播种在不覆土的秧盘或花盆上,容器用保鲜膜覆盖保湿,留气孔,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幼苗移栽:用大岩桐种子播种后,温度在20℃左右,7~10天左右出苗。当幼苗长到6片左右时,移植并固定种植。
移栽幼苗时,块茎不应埋得太深。如果暴露在土壤表面,它们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容易腐烂,因为土壤太湿了。而幼苗的块茎只需要保留一个芽,其余的都可以抹去。
大岩桐块茎扦插繁殖方法
大岩桐的根系是块茎,自然切块茎就可以繁殖,不过对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块茎切割:大岩桐块茎可分为芽点和根盘。切割时,用干净的刀从芽点垂直切割。切割时,每个块茎上有一个根盘,可以根据块茎的大小切成4或6份,但不能太大或太小。块茎处理:切好的块茎可以阴干后再种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处理方法。当然,马上播炭粉种植也是可行的操作。第一次用块茎切块繁殖大岩桐时,用多菌灵浸泡切好的茎,导致块茎腐烂。所以我觉得还是让伤口自然晾干比较安全。
种植介质:可以选择透气性和排水性好的介质作为种植大岩桐的介质,常用的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土是种植大岩桐的良好介质。切块种植:在每个切块中蘸一点生根粉,在容器中挖一个小坑,将芽部分向上,根部分向下放入小坑中,浅埋,露出土面的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种完块茎后,将容器放在阴凉通风处一周,然后逐渐增加光照,促进新块茎的萌发。
大岩桐要怎么栽培?
大岩桐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全株有粗毛。叶通常对生,肥厚,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顶生或腋生,钟形,花瓣丝绒状,大而美丽。花色有青、紫、墨红、玫红、洋红、大红、白、白边红心、白边蓝心等色。
大岩桐喜温暖潮湿,忌阳光直射。生长适温18~20℃。生长期要求高温、湿润及半阴环境,避免雨水侵入。冬季落叶休眠,块茎在5℃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用播种、扦插和分割球茎法繁殖。
1.播种法:为大岩桐的主要繁殖方法。播种法育苗简便易行,生长迅速。由于大岩桐多自花不孕,故于盛花期采用人工授粉法,花后约1个月种子成熟,可于晴天采收,晾干后收藏于干燥处。播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以秋播为好。3月春播,至7月可见花,但往往植株较小,花少。秋播宜于9月进行,此时温度适宜,发芽率高,苗生长亦好,翌年4~5月开花,植株大而花多。因种子细小,可用细沙拌种后再撒播,播后稍压平,让种子与培养土接触良好,从盆底浸水,最后用薄膜或玻璃覆盖,置半阴处。20℃时2~3周即可出苗,出齐后去掉覆盖物。当苗长至3~4片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后长出4~6片叶时可定植。
2.扦插法:于生长期取充实叶片,连同叶柄一起切下,稍晾干后插于沙内,遮荫并保温保湿,1个月即可生根,以后逐渐形成块茎,移栽定植。如养护良好,约4个月可开花。
3.分割球茎法:将休眠后的大岩桐块茎埋于湿沙中,于25℃条件下,埋1~2周后,其芽眼即能萌发成新芽,把长芽的块茎切成几块,使每段带有1个芽,切口涂上草木灰,栽后少浇水,以防腐烂。栽植时,球茎顶端芽应与土齐平,不可栽得太深。至芽长3厘米时,及时剥芽,只留中央粗壮芽1个。10天后进行中耕,以后每周追肥1~2次。约5个月可开花。
大岩桐好肥,幼苗期肥液浓度要淡,隔7天施1次10%~15%腐熟肥水;生长期每隔7~10天施20%腐熟肥水。由于大岩桐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不可将肥液沾污叶面,否则易造成叶片腐烂或发生黄斑。一般于施肥后用细喷壶冲洗,叶面或芽上不应有水珠长时间滞留。
大岩桐为半阴性植物,平时应注意适当遮荫。冬季幼苗期应阳光充足,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生长期光线不能太强,从4月起应随光线的增强,逐步遮去中午前后的强光,以防抑制其生长。夏天高温潮湿季节,盆土不干不必浇水。开花时延长遮荫时间,以利延长花期。进入结实期后,缩短遮荫时间,以促其种子成熟和球茎的生长发育。秋季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植株逐步进入休眠。当茎叶完全枯萎时,应完全停止浇水。从盆中取出球根,埋藏于微湿的沙中。于最适贮藏温度10~12℃下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