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ed Image

顺治继位之谜:皇太极为何选择年仅6岁的继承人?

2024-09-03 18:49:58 趣味生活 bianji01

 

顺治继位之谜:皇太极为何选择年仅6岁的继承人?

清朝的皇帝当中,皇太极的实力毋庸置疑。从小便聪明过人勇猛异常深受努尔哈赤喜爱,少年时期就帮助努尔哈赤分担政务。

后来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王位,在他的带领下族人的势力逐渐壮大。他本打算带领大军问鼎中原,可惜皇太极英年早逝还没规定继承人就与世长辞了。

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当时族人中的难题。按照当时的规矩有能力者居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还有多尔衮,都属于能力突出的人。

此二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没想到结局令人意外,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年仅6岁的顺治当上了皇帝。

论年龄,长子34岁,论能力长子战功赫赫,可为何要偏偏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这里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清朝初期继承制

清朝后期继承皇位的肯定是皇帝的儿子,一般情况下皇帝会提前立一个太子。然后就会进入观察期,在观察期间太子兢兢业业皇位就非他莫属。但如果太子犯下严重的错误,轻则被废重则软禁。

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尔衮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为什么他和太子之间争夺的这样激烈呢?这岂不是大逆不道?其实在当年清朝的继承制与后期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采用的是八家推选制。

所谓八家指的就是八旗,为了共同的利益这八旗联合起来进攻中原。每一旗都有自己的领导,为了便于管理八旗中要推选出一个人来领导整个八旗。

此人不但要大公无私还要有一身的才干,就比如说皇太极这样的。

小的时候就善于学习,别的兄弟还不认字时他已经可以背诵古诗。稍大一些便可以帮父王处理一些公务,兄弟们的能力在他面前不值一提。别的旗内也很难找出可与他匹敌的人,就这样皇太极成为了八旗的真正领导者。

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八旗打了无数的胜仗,不但获得了土地也获得了许多财富。皇太极死后整个八旗乱作一团,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他们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族人们的原则很简单,无论是不是皇太极的儿子只要他担任领导能给大家带来利益就行。

时在皇太极的儿子当中34岁的豪格能力是最强的,久经战场立下了不少战功。手下还有众多得力干将,加上当年追随父亲的老将有不少支持他的,他完全有资格担任八旗的首领。

不过既然是选拔制度那肯定豪格也会遇到相应的竞争者,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多尔衮的实力是最强的。为人处世方面多尔衮更胜一筹,总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战功方面多尔衮也算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与敌人勇猛厮杀身上还附有多处伤。

当时多尔衮深得人心,不少人相信只要推选他为皇帝,整个八旗会发展得比皇太极当时还要壮大。就这样两个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支持者们也站在他们身后各抒己见。

难分高下的竞争

当时的场景就如同今天的竞选一样,竞选最怕遇到的是双方实力相当,假如像皇太极当年那样竞选很快就会出现结果。

皇太极对比自己的众多兄弟,能文能武展现出一种压倒的优势。众兄弟也知自己能力不足皇太极干脆就退出了竞选。

和今天大不相同了,双方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背后的支持者都势均力敌,谁也不服气。二人先是口头上的争论,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以获得支持。

争论了许久也没有结果,太子有些不耐烦甚至带上了精锐部队大有一副要和多尔衮开战的架势。可这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神经百战手下猛士众多,面对太子咄咄逼人多尔衮不甘示弱据理力争。据说二人还因此争得面红耳赤,差一点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一些老臣觉得总这样争下去也没个结局,就先暂停了会议。

僵持了一段时间,一个人从人群当中冒出来。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他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与生前的皇太极关系非常好。辈分方面是太子的长辈,和多尔衮是平辈。

济尔哈朗出场之后太子和多尔衮对其十分尊重,随即停止了争吵听取他的建议。济尔哈朗认为如果一直选不出皇帝,时间久了部落内的人心便会涣散。当时整个天下尚未平定满族人口又只是少数,此时不团结一心将来族群势必分崩离析。

严重一点还有可能因争夺皇位而发生内部的战乱,如此一来皇太极辛苦打下的疆土就会又落入汉人的手中。众人连连点头认可,忙问该如何解决?

济尔哈朗表明自己当年和皇太极关系极好,如今皇太极死了自己也是要支持皇太极儿子的。

太子听后大喜以为所指的是自己,后来济尔哈朗说自己要支持的不是太子当皇帝,而是六岁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顺治的蒙古血统

此言论一出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多年来族群内部都是能者居之。谁的能力强才有资格做部落的统领,现如今多尔衮和太子的能力如此之强不做皇帝,反而让六岁孩童继承大位?莫非是济尔哈朗年事已高有些糊涂了?

其实他这样考虑是非常明智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1个好处就是缓和太子和多尔衮之间的紧张关系,两个人为了争夺皇位如今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再继续争下去恐怕会两败俱伤,敌人便有了可乘之机。

选择第3个人继承皇位,让两个人都不能当皇帝以后的关系就会缓和,族群内部又会团结一心抵抗外敌。事实证明后来多尔衮也全力辅佐小皇帝,再也没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第2个好处就是顺治当上皇帝可以笼络蒙古部落的人心。当初满族的势力很小,为了发展壮大只能笼络别的部落。

蒙古部落兵强马壮自然是笼络的对象,想要笼络对方光是送去金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满族还采用了结亲的方式来笼络蒙古贵族。

顺治就是皇太极和蒙古爱妃所生,其体内流淌的也有蒙古人的血液。假如让顺治当上皇帝,蒙古人得知之后肯定会喜出望外全力以赴支持八旗的事业。

太子与多尔衮分析之后觉得很有道理,随即同意了这一观点,就这样双方言归于好承认了顺治皇帝。

大臣们也纷纷表示支持,有一部分大臣是碍于多尔衮和太子的面子表示支持。还有一部分大臣则是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支持顺治,当时顺治只有6岁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想要治理国家自然少不了众大臣的辅佐,辅佐皇帝看似是一个苦差事实则是个美差。

不但能获得众人的尊重,还能在辅佐期间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像之后的鳌拜等众臣就是利用辅佐的机会让自己挣的盆满钵满,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总之立顺治为皇帝不但中了太子和多尔衮的下怀,也让许多大臣有了中饱私囊的机会表示支持。就这样顺治继位,孝庄太后以及多尔衮全力辅佐终于稳住了江山,为大清开创了根基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都已经34岁,为什么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

顺治是孝庄所生,而孝庄是草原上的格格,身份高贵,顺治是嫡出,他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一生下来便有着高贵血统的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母亲孝庄的身份地位太高,而孝庄和皇太极的联姻,也是为满清建立了友好关系。

即使皇太极不是那么喜欢孝庄,但是他仍旧是对孝庄是以礼相待的,他不敢把孝庄是怎么样,孝庄背后的势力真的是非常大的,所以顺治才能够顺利登上帝位。

顺治当时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而多尔衮一直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成为帝王,那么顺治便是那个能够继承皇位的最好的人选,因为他年纪实在太小了,他可以成为一个傀儡帝王,任由多尔衮摆布和玩弄,多尔衮完全可以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顺治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自然没有能力和多尔衮抗衡。多尔衮需要这样的一个傀儡帝王,只有让顺治当上帝王,多尔衮才能够很好地控制他,才能够将权力和地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是让皇太极34岁的长子继承皇位,那么已经长大的他肯定不甘心被多尔衮摆弄,一定会和多尔衮对着干。

多尔衮觉得顺治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总是有着一种扑朔迷离的关系,他们之间似乎是有一些暧昧不清的,多尔衮拥护顺治同时也是在拥护孝庄,所以出于种种原因,最终年仅6岁的顺治当上了帝王。

皇太极突然去世其长子已34岁,为何由不满6周岁的顺治继位?

崇德八年(1643年),年仅52岁的皇太极在盛京宫中无疾而终。一代帝王就此撒手人寰,将他满腔抱负留予后世子孙。那么,谁能帮他实现取代明朝、问鼎中原的宏图大业呢?他的死,在当时曾引起朝野震动,臣子们既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更为他的皇位继承人而焦虑。因为,皇太极居然没有立下皇位继承的遗嘱。皇太极戎马一生,大多时候都在南征北战,他也许确实没有一点闲暇考虑身后事,这可给大清留下一道难题。该谁继承皇位呢?

当时最有资格的是豪格和多尔衮。豪格,皇太极嫡长子。早年受努尔哈赤赏识,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各部,颇有威名。23岁时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27岁被皇太极封为亲王。豪格战场上勇猛无敌,立下赫赫战功,且时值壮年(皇太极驾崩时豪格34岁)。在朝廷重臣和诸位皇子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他直接掌管正蓝旗,同时受镶蓝旗将士拥戴,加上手握两红旗的威望最高的代善(皇太极长兄)的支持,继承皇位可谓实至名归。

多尔衮也不弱。14岁封贝勒,17岁掌管正白旗,25岁封亲王。皇太极去世时,他年龄甚至比豪格还小三岁。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多尔衮早已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勇武善战更是首屈一指。乾隆帝后来评价他说:“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同时在皇位的继承上又得到自己的兄弟、正白旗旗主多铎的鼎力相助,其实力和豪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最后继承皇位的,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与清朝初期的皇位继承制有关。大清刚入关时,皇位继承采取的是推选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政权交接就是这种制度下完成的。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众贝勒的推举下继承了汗位;同样,在福临(顺治皇帝)去世后,康熙也是在几位贵族的推选下继位的。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封建宗法制,直到康熙年间。才开始被大清王朝偶尔使用。因为在大清王朝的十几位皇帝中,嫡长子所占比例很少。这种皇位推选制也是皇太极生前没有立嗣的原因之一。所以,即使豪格是嫡长子,他也并非是皇帝的唯一人选。

原因之二,权力相互制衡的结果。

在争夺皇位的角力过程中,豪格和多尔衮可谓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在短时间内必定难见分晓。如果放任这种局面长期僵持,势必会严重危害到刚入关不久的大清王朝,导致大清江山分崩离析。甚至祸起萧墙,引发骨肉相争,手足相残。因此,为了不让对方目的得逞,双方都各自退让了一步,接受了多尔衮提出的折中方案:拥立福临。这样,既不会让对方成功继位,也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从而起到相互制衡的效果。

原因之三,代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代善威望很高,他位居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之首,曾拥立皇太极登位,是多尔衮的兄长,豪格的叔叔。其时年事已高,自知无力参与皇位争夺,于是出面斡旋,苦口婆心的劝说双方止戈罢战。豪格和多尔衮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决定以大局为重,平息内斗。

于是,六岁的福临就这样被推上了帝位,成为最终真正的胜利者。(参考资料:《清史稿》)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为何让不满6岁的顺治继位?难道不怕被夺权吗?

因为皇太极突然去世,无论是选择豪格还是多尔衮,都有可能引发内战和内部分裂,所以选择不满6岁的顺治继位是最好的安排。

起因是皇太极突然去世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就是在了清宁宫的南炕上突然死了,让当时的人非常意外,皇太极去世时症状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死于中风,可能是他年纪越大了就越发福了,加上他当上皇帝之后就比较少运动。而且肥胖是中风的主要原因,所以皇太极会突然挂了也是必然的吧。

具体继位人选由和硕贝勒们择优推举

因为皇太极突然去世,他的身后事情根本就没有安排,那让谁上位是个问题了,要是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定,那么有权利上位的有大汗的儿子、大汗的弟弟和侄子都有份了,而且还要由和硕贝勒们择优推举继位人选,这也让多尔衮有机会上位了。

豪格和多尔衮打擂台,赢的是顺治

皇太极一下子就走,啥事情都没有安排,可是国家不可能一日无君,这个时候豪格和多尔衮就出场了,按理说最有资格是豪格,因为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一直跟皇太极东征西征的,立了很多汗马功劳,加上两黄旗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是选择豪格了。

而多尔衮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对权力的渴望不低于豪格,加上他身后的白旗三王想走到政治的中心,无疑多尔衮上位是最好的安排了。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局。大家也知道再争下去可能引发内战和内部分裂了。折腾来折腾去,只能选择皇太极第九个儿子福临继位,豪格和多尔衮辅政。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横幅广告*1290*60